痰瘰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痰瘰指生于项前足阳明胃经所过部位的瘰历。 【痰瘰】 指生于项前足阳明胃经所过部位的瘰历。...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06.html

搯法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搯法即用手拇指甲搯在主治的穴位上,予以一定程度压按的方法。 【搯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拇指甲搯在主治的穴位上,予以一定程度压按的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07.html

体气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体气俗称“狐臭”。因湿热郁于腠浬汗孔所致。 【体气】 俗称“狐臭”。因湿热郁于腠浬汗孔所致。也有由于遗传者。排出汗液带有特殊之臊臭气。狐臭多发生于腋窝部,严重的在乳晕、脐、腹股沟、阴部等处均有臭秽之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09.html

通木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通木为古代正骨工具。 【通木】 古代正骨工具。即宽三寸,厚二寸的长杉木板一块,长度根据患者由颈部至腰部的距离来决定。木板的一面刻有上下纵行的凹槽。内填棉花,可以伏贴于患者的脊骨上。两侧则穿孔系以宽带,用以固定脊椎骨折。此法现多不用,而改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1.html

推法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推法为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 【推法】 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或手掌(主要是手拇指和小指的指腹部,掌根部等)向外用力推挤患者肌肉,或用力作直接式的按摩。...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3.html

托疽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托疽指疽生于膝旁阳关穴和阳陵泉穴。 【托疽】 疽生于膝旁阳关穴和阳陵泉穴的,叫“托疽”,属足少阳胆经的病。患部焮肿疼痛,站立时尤甚,常须用双手托住患处,以减少疼痛,故名。约半月成脓,溃后脓尽而愈;如不痛而流出鲜血或青黑色脓及脓头甚多者,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4.html

托盘疔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托盘疔为疔疮疾患之一。 【托盘疔】 疔疮疾患之一。因疔在掌心,影响病者的手势,常如托盘状,故名。又称“掌心毒”。是由心与心包络二经火毒炽盛而生。疔小根深,肿痛剧烈,甚至可腐烂掌部筋骨,并有寒热交作,不思饮食等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5.html

脱骱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脱骱即关节脱位,亦称“脱臼”。 【脱骱】 骱,关节。脱骱,即关节脱位,亦称“脱臼”。指组成关节的骨端因正常连接受损害而离开其原有的解剖位置。一般为外伤所引起,多发生于肩关节和髋关节。有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前者皮肉不破;后者有伤口通至脱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7.html

脱疽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脱疽即《灵枢.痈疽篇》所记载的“脱痈”。 【脱疽】 即《灵枢.痈疽篇》所记载的“脱痈”。手足均可发病,但大多生于足趾。多由膏粱厚味,或生活失于调节,或过服壮阳补肾热药,以致郁火邪毒蕴于脏腑,消烁阴液;或由外感寒湿毒气,内有积热,使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8.html

外痈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外痈指痈之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者。 【外痈】 痈之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者,如“颈痈”、“背痈”,“乳痈”等。外痈多是多个毛囊和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乳痈(即乳腺炎)则是乳腺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19.html

共找到21,3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