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憎寒热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饮子 香薷汤 方剂主治:憎寒热 白豆蔻散 败毒散 白虎加苍术汤 白术散 防己饮 和解散 黄煮散 活人败毒散 藿香正气散 救生汤 九味羌活汤 普济消毒饮 清震茶 人参败毒散 人参养胃汤 荣卫返魂汤 伤寒温病附方 神效托里散 四蒸木瓜丸 太...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zenghanzhuangre.html

第九章第二节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2)_【中医宝典】

...2.医药线点灸疗法 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芒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凡属于畏寒发热、肿胀、屡痹、疼痛、麻木、瘙痒等疾病,均可单独或配合应用本法治疗。据统计,论述了用本法治疗的42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2.html

闭症的诊断_如何鉴别闭症_查症状_【疾病大全】

...症候是由若干症状综合构成的, 可以说是症状的複合, 相当於西医 Syndrome。例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是一种外感表症的症候。热 、烦渴、舌红苔黄、便秘等,是一种里实热的症候。又如中风时出现牙关 紧闭、面赤、气粗、痰涎壅盛、两手握...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BiZheng341330.htm

小儿惊痫啼热不吃奶吐不已不小便方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百日以下,蓐内热,以奶汁研四丸与服即瘥。又疗小儿初生不吃奶方。以乳两合,葱白一寸,和煎一两沸,去葱与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 灌之。又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42-11.html

第二章第二节巫文化与医药的关系(2)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的巫风仍有所遗存。巫文化对壮族医药的影响 , 先是巫医合一 , 后是医巫并存 , 最后医盛于巫。古时巫分巫婆和魔公 , 主家有病痛或灾难 , 请巫婆和神对话 , 问明病灾的原由 , 再择吉日请魔公举行法事 , 杀畜禽敬祭 , 劝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9.html

咳血的诊断_如何鉴别咳血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2.与肺痈相鉴别肺痈患者的咳血多由风温转变而来,常为脓血相兼,气味腥臭。初期也可见风热袭于肺卫的证候,当演变到吐脓血阶段时,多伴热、烦渴、胸痛...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KeXue341997.htm

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晋代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学专著,其中就记载了许多医用药:如“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俚俗多蓄蛊毒,惟此草能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侯以罪涉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候服,遂解...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36.htm

第四章第三节古代科技与医药_【中医宝典】

...马头乡青铜针年代最早,贵港银针的形制与现代针具更加接近,足以表明其在当时的先进性。可见医药与古代科技密切相关,并随着古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积累经验向前迈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5.html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医药的关系_【中医宝典】

...两个地级市,有相当一部分与汉、瑶、苗、伺、低佬、毛南、水等族杂居。 壮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壮语属于汉藏语系,伺语族,傣语支,分为南壮、北两大方言,12个土语区。它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构词规律和语法体系。1000多年前,壮族人民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91.html

第五章 第二节 药学的发展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唐宋以后,药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修本草》是唐显庆二年(687年)由苏敬等22人编纂,历时两年完成,由唐政府颁发的药典。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共载药850种(一说844种)。当时唐政府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标本,根据形象加以图绘...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9.html

共找到139,5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