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调控和癌症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黄帝内经》“取类比象”的思维格局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影响很大,藏象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这种以“象”“论”“藏”启导于《易经》的爻象概念。《易经·系辞》谓:“易者,象也”,“爻也者,效天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5.html

中医基础阴阳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由于其疾病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故称为真热假寒。这种四肢厥冷,又称之为“阳厥”或“热厥”。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精、血、津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91.html

经络学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学理论。其形成与发展,与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故经络学说也是针灸及推拿的理论核心。中医临床治病明辨病变的脏腑经络,...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835.htm

藏象学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人体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6.htm

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_【中医宝典】

...本书目录 自序 楔子 第一章挑战科学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超值治疗的世界奇迹 中医与现代科学是两条路 科学的圈里圈外 探求不止的好奇天性 第二章与人体共生的藏象生命 中医冷落解剖学 人体上的皮影戏 同名双胞胎 生命树 阴阳解密 中医五行 第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55.html

运所化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大论》文所补。其中倡运六气说,以天六气风、寒、热、湿、燥、火,地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人身脏腑经脉联系一起,而用干支立年,主客加临等理论,叙述了人体一些发病及病变规律,特别是提及了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和一些治疗原则,对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16.htm

运用中医五行学说治心身疾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当五行不能维持正常的相生相克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笔者将“五行学说”运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通过调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316.html

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运气,是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

http://qihuangzhishu.com/44/142.htm

中医对大脑萎缩、痴呆及智能减退或下降的认识_【中医宝典】

...大脑萎缩、痴呆及智能减退或下降、属中医脑萎、痴呆、健忘、不 、郁证、癫证、失眠、眩晕等病范畴。 中医医籍记载脑为元神府,由脑髓滋养,脑髓充足,才能神气清灵;髓海不足,则神呆气钝,失却清灵。年老之人,肾气渐衰,阴精渐亏,精亏于下,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07.html

精明色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素问脉要稍微论夫精明色者,气华也。精明见于目,色显于面,皆精华也。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色修明。本类首章曰∶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色,以此参伍,决死生分。皆此之谓也。赤欲如白裹朱,不...

http://qihuangzhishu.com/481/83.htm

共找到604,1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