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应关注中药化学成分与复方研究_【中医宝典】

...研究包括探索中药防治疾病原理,观察中药化学成分在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研究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性之间关系,以及阐明药理作用。例如用补气药甘草酸具有解毒功效,这均与麻黄汤所治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咳嗽相符。 综合麻黄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385.html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虽然名为“评竹,但廖氏实为将丹被氏原著按照自己意见重行改定篇目次序,增加标题等等,成为系统表达廖氏脉学专著了。丹渡氏原著卷上为“总说”,卷中为浮数滑弦等脉形象,卷下为妇人小儿脉及怪脉,廖氏评本卷中别立新目,次序亦不同,分“脉经”,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十问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问诊中,把询问病情重点归纳为十条,称为“十问”。见于:《景岳全书》:「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后两句已包括了切诊、望诊和闻内容);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iwen-1377.html

中医诊法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 腹十年动乱之前,对腹注意不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由于日本汉方医界对腹起源曾有所涉及,从而引起了对这个问题重视,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论述。学者根据古代医学经典论述,认为腹起源于我国;日本著名汉方学家大冢敬节则认为,日本汉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6.htm

中医面实用诊法...._【中医宝典】

...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手段。 现代面研究 由于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6.html

中医病案内容与要求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内容病案主要内容,应以、辨证、立法、处方等为重点。1。:应如实记录资料,按辨证要求分清主次,有系统,有重点,扼要地填写,避免主次不分或有重复,遗漏。2。辨证:必须把记述,加以综合研究,找出病因,病机、脏腑经络、...

http://qihuangzhishu.com/92/88.htm

植物药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_【中医宝典】

...特别是从传统药物和植物药中去筛选新的天然活性成分是一条重要途径。现研究发现,植物药可作用于糖代谢某些环节,植物药作用方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促进葡萄糖转运及周围组织、靶器官对糖利用 从薏苡仁分离提取薏苡仁多糖,在50、100毫克/千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299.html

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涩脉舌颤舌短舌红舌蹇舌绛舌卷卵缩舌裂舌面如镜舌胖舌起芒刺舌强舌上起瓣舌苔舌歪舌痿舌胀大舌舌质舌肿舍脉从证舍证从脉伸舌神门脉审苗窍声如拽锯失神失音十问实脉数脉睡中呢哺嘶嗄合参苔垢苔滑苔润太息痰包透关射甲吐弄舌脱肉破[月困]脱神望齿望...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izhen-2717.html

第六章第节诊断方法--重视目,多种诊法合参_【中医宝典】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特色,现常用有:目、问诊、望诊、脉、腹、甲、指、耳。 一、目 壮语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眼睛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窗口,是光明使者,是天地人三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4.html

中医方法论一个研究框架_【中医宝典】

...所谓“望闻问切”方法。这种方法对中医学创立和发展无疑起了巨大促进作用,其优越于西医传统实验方法之处就在于它是直接从中医学生长点出发,即从生命整体性和过程中观察生命和疾病现象,并发现了一些单靠解剖和实验方法不能发现现象和规律。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45.html

共找到940,60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