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沉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说明其脉位深在,故尔最为合理。王叔和此说得到后来的最广泛的支持和采用。例如:《千金方》、《活人书》、《察病指南》、《脉诀刊误》、《脉诀指掌》、《难经集注》、《太索脉秘诀》、《脉诀汇辨》、《医灯续焰》、《家正眼》、《》、《脉诀启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4.html

应用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望、闻、问、切,是外科辨病与辨证的重要手段。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临床运用时必须相互参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一、望诊望诊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80/11.htm

辨络脉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若皮冷而色淡白,多因气虚血少。诊察掌大鱼际的络脉,有助于判所胃气状况。如《灵枢·经脉篇》:「凡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老者留久痹也(顽固的痹证);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ianluomai-1229.html

几个靠脉确诊的病案分析_【中医宝典】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八纲为要目,八纲中又以为前提,由才能识八纲。在望闻问切中,虽然脉排在最后,但它是诸病源候论》“三尸虫”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论文“贵在传承,重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4.html

时脉的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一驳正也。至元戴启宗作刊误,字剖句析,与之辨难,而后其伪妄始明。启宗书之精核,亦人人知之,然但斥赝本之非,尚未能详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也。时珍乃撮举其父言闻《发明》,著为此书,以正《脉决》之失。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太息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即深呼吸,但以呼气为主,在正常人的呼吸中,也有间歇的深呼吸。平时呼吸与脉博的此率约1:4,深呼吸时约1:5,这种比率的改变,脉上称为“闰以太息”。在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叹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宣等引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aixi-1387.html

正确认识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陈清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名师研究室 ●无论是神化脉,还是贬低脉,都是对脉的误解。准确地据脉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合参,才是王道。 ●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如何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何舒的《舌问答》等,皆通俗易懂,对初学入门者,颇较适宜。历代有关舌的论述还见于李楗的《医学入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何梦瑶的《医碥》、张介宾的《景岳垒书》、陈士铎的《石宜秘录》、胡玉海的《伤寒一书》、林之翰的《》、张石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中医脉象之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隐隐约约渺难寻。”《察病指南》说:“指下寻之,若有若无,极细而浮软,往来如秋风吹毛而无力。”《家枢要》说:“,不显也。依稀轻微,若有若无。”《难经集注》引杨玄提说:“按之短小,不动摇,若有若无,轻手乃得,重手不得,谓之也。”戴启宗《...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4.html

濡弱微细种相类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濡脉极软.如水面浮绵.轻则得.重按无有.弱脉极软.重按乃得.轻无有.脉学云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沉而极细不断曰细.又云轻诊即见重按如欲绝者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仲景曰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萦萦如蚕丝细者...

http://qihuangzhishu.com/698/39.htm

共找到190,1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