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
...医药卫生界提出,并由国际中医药组织及国际医药卫生组织推广、宣传。这里应注意的是,西医“初步合格医生”与中医的“初步合格中医师”在法律上是等同的,其权利与义务是一样的,不能厚此薄彼;其次,应考虑社会发展,中医师的含义与标准同原来所谓的“纯中医”有...
...所谓“科学发展中医”,就是要用现代的、未来的科学思想、技术,来不断发展中医,丰富中医学术内涵。现代科学思想与技术,当然包括西医学的方法与技术,但是又不限于西医的思想与技术。因为,尽管西医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比较轻易,在近现代的发展速度很快,...
...笔者请教他为何在他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关于基础理论首言脏腑学说,却只字未谈“藏象”。任应秋笑而未答我的问题,只是说:你去查查“古人”是怎么说的。我翻阅资料,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曰:“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张景岳《续注》也说“象...
...对老年性疾病的一个思考。为什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连能够“久服令人不忘”?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善忘是许多老年性疾病的一个共性特征。21世纪是中国将要腾飞的世纪,也是一个老年化的世纪。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越来越多的...
...“中医”的概念,似乎十分清楚。是中医药学——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也是祖国医学的同义词。但细究起来,其名实颇不相符。 笔者认为,现在所谓“中医”,实际上仅指“汉医”而言。因为其中除了汉文化系统的医药学知识之外,并没有包括中国其他各...
...交通心肾、水火相济的作用。据此,笔者赞同“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之说。现根据《内经》、《针灸大全》的论述,将天干与脏腑经络、五季的配合以表归纳说明(表2)。...
...“道”字与“天”字先讲清楚,才好开始。 读中国书,认中国字,不管时代怎样演变,对于中国文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能不留意。至少,读古代文字章法所写成的古书,必须具备有《说文》六书的常识。 在古书中,“道”与“天”字...
...相似。 每次我回家遇到高中同学,我就发现和学理工科的同学讲起中医的一些观念,他们往往会嗤之以鼻。但我发现和文科出身的同学反倒更能聊到一起,互相都能理解。高考规定:“学医的必须是理科生”。像我们学校招的学生全都是理科生,这是否合理,也是需要思考...
...温病条辨》,也是“十阅春秋,然后有得”。通过“病”与“心”的反复谋合,才在对温病学的研究中有所建树。这是他精炼地总结著书过程中思维的经验,强调既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疾病,又要善于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治法。《素问·八正神明论》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可以作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