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著作。旧题汉·华佗撰。为《中藏经》附录部分。内照即从色、脉、症的反映来鉴察内脏的病变。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论的具体发挥。全书共六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臃肿,为难治也。肺者,金也,居于西方,其位在右,经名太阴,其脉如毛而气浮也。肺病自得毛浮之脉,...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千金方》:寸口脉洪大,胸胁满。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 《千金方》:“寸口脉洪大,胸胁满。” 《四言举要》...
...《诊家枢要》:牢为里实表虚,关中气促为劳伤痿极,大抵其脉近乎无胃气者,故诸家皆为危殆之脉,亦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脉经》:“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尺脉牢,腹满,阴中急。” 《脉诀》:“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
...(附验看生死法)脉经云∶怀妊六七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脉匀细易产,大浮缓气散难产。脉诀云∶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遗母归冥。面赤舌青...
...《脉经》:“沉为阴;寸口脉沉,胸中短气,沉为水、为实。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关脉沉,心痛上吞酸。尺脉沉,腰背痛,尺中沉,引背痛”。 《脉经》:“沉为阴;寸口脉沉,胸中短气,沉为...
...《难经》脉法最大的成就和特点无疑是它提出又被后来一直采用的,独取寸口脉法。尽管某些内容还不够完备完善,但当时基本上达到了能够临床使用的水平了。 在其后不久,上叔和著《脉经》予以补充完善《难经》应当是成书于汉代,具体的可以说是在东汉。王叔和...
...《诊家正眼》: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草,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而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脉经》:“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千金方》:...
...《脉经》: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尺脉缓,脚弱下舯,小便难,有余沥。 《脉经》:“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尺脉缓,脚弱下舯,小便难,有余沥...
...脉主虚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 《濒湖脉学》:“左寸怔忡右寸扦,微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肿胕,散居两R魂应断。” 《诊家正眼》:“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卧;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胀满蛊坏;右关之敬,当有溢饮;居于左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