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 北五味(十粒)【妊孕中湿】 或冒雨;或早行感雾露之气;或久居湿地;或大汗出;取冷水洗浴。其症发热骨节痛,身体重,头痛鼻塞,用黄芩白术汤。条芩(五钱) 白术(五钱) 苏叶(二钱五分) 姜(五片)【妊妇泄泻】 凡妊妇泄泻,以补中安胎为主...
...思湖,犯喉癣危急,医治不应。余诊之,脉弦而紧,右寸脉伏。阅有痧筋,刺十余针,紫黑毒血,流如涌泉。吹冰硼散,用清凉至宝饮减细辛加山豆根、连翘、菊叶饮之而痊。一缪瑞吾子,犯喉痹疼痛,脉两寸俱伏。余曰∶“症与脉异,殆必有痧。若止治喉痹恐难即愈。”...
...夫浆势虽已充满,忽下鲜血者,是毒归大肠,大肠为肺表,必危在十五朝。如将收靥时,忽作惊悸者,是毒滞于心而磨耗真元,必危在十四朝。如方收靥时,忽然声哑者,是毒归于肺,必危在十三朝。如方收靥时忽发症肿硬块,紫黑渐加者,必危在十六朝,如当靥不靥,...
...胀者,心腹胀满。实者胀起于骤然,便实,脉滑而实,宜散之,消导之,攻下之;虚者胀成于积渐,小便利,大便滑,脉涩小虚微,病在中焦,以参、术补之;病在下焦,以桂、附、吴萸温之,或兼行滞之品,而标本并治,亦有与肿症相兼者,当参看肿症辨症法。胀而属...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制) 肉桂(一两) 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 五味(一两) 蜜丸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症。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
...根本是清浊二气,天、地、人和各种事物都是由清浊二气产生的,因此清浊二气是彝医认识自然、了解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总纲。彝族有本民族文字,现在所能收集到的最早的彝族医药文献是写于明朝。彝医不仅重视治疗疾病,同时也强调预防疾病。养生和预防是彝医的一个...
...以治呕,石脂祈艾以固血,一日二服,再用白术二两生姜两浓煎代茶,十余日全愈,或曰:"病在漏下,有形之血当用有形之药以补之,地黄芎归胶芍在所必需,何以先生舍而不用?"予曰:"人身一小天地,天统地,阳包阴,此症气不统血,即阳不包阴之义也,且又见...
...一钱五分)前胡(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甘草(四分)又前方理表降气,热退嗽宁,可见吐红一症,屡有外感。昧者不察,润补杂投,竟有弄假成真。治病求本,医门要诀,今但清养肺胃。麦冬(二钱) 茯苓(二钱) 苡仁(三钱) 橘红(八分) 杏仁(二...
...作者:怀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卷之一\伤寒 伤寒论 两感论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太阳论 阳明少阳论 三阴论 三焦论 阴证论 阴虚论 内伤论 表症论 里症论 热症论 舌论 ...
...七方出于岐伯.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上下内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制之.十剂出于北周徐之才.谓十种是药之大体.详之则靡遗失.惟十剂内缺寒热两端.后人又加寒热二剂.足成十二剂医者但熟七方十剂之法.便可以通治百病.大方病有兼症.邪有强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