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章_《韩氏通》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裁成,胥此焉出矣。《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神农尝百草,虽非经见,理或有之。轩岐、尹咸多古书,难尽信。《周礼》大司巫掌医卜,则之为道也,技焉尔矣!秦汉以前,有说无方,故《内经》诸书,郑重 缕,亦多累世附会窜杂之言。汉魏而下,有方无说...

http://qihuangzhishu.com/236/4.htm

处方章_《韩氏通》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然后不执方之义明矣。阅古方,必如亲见其人禀赋与当时运气风土,始可以得作者之意。有可为典者,处方之律令也;有一时权衡者,处方之参考也。全在真知药性,灼见病情。予每以夜央跏坐,为人处方,有经旬不能下笔者。病如橐,方如龠,万龠一橐,反为橐害矣。...

http://qihuangzhishu.com/236/7.htm

咽痛半年_《名师垂教》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咳嗽不爽,声音渐渐嘶哑。因叠用西药抗菌消炎、输液及六神丸、板蓝根冲剂等中成药无效,改服中药。某诊断为“上焦余热未清”,投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之方,如翘荷汤、银翘马勃散、清咽利膈汤等20余剂,不惟咽痛不减,反增纳差便稀。更诊断为“火不归原”...

http://qihuangzhishu.com/1039/80.htm

杂识_《医学读书记》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悟融会群经,贯穿百家,不为名言高论而义理自着,以视夸大其言而不适于用者,奚啻霄壤!读平易简要,可为中人以下说法,非熟读群书,通晓方药者,不能为此。正本书辨论古方铢量权衡,甚为详悉,以及唐宋局官制医书本草汤液脉病,并有卓见。亦好古...

http://qihuangzhishu.com/326/93.htm

顾书华中拯救行动_中医名家_【中医宝典】

...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他立志像自己的前辈一样,投身到孟河派乃至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事业中。 在家乡常州,顾书华先后寻访了高锦声、巢伯舫等人。在他的诚心和努力之下,87岁高龄的巢伯舫打破20年不收徒的惯例,将其收为关门弟子,传授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jia/b34845.html

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疾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 【疾】 《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分医学为四科,即“食”,“疾”,“疡”和“兽医”。疾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3.html

天津中一附院院长韩景献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天津中一附属医院院长韩景献 手记:在采访韩景献院长前,我查看了一些关于他的报道文章,对他个人而言,笔墨最多的描述是:谦谦学者、儒雅风度;对于他研究专长的描述:国内引进老化鼠第一人,杏林神针;而对他作为一院之长的管理描述是:制度严谨、公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60.html

论读医书之难_《知必辨》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而以症名篇,自觉得仲景心法,然乎否乎?予以为《内经》竟以王注为主。我辈诊病,非同考据。每诊一症,但有经文一二句可靠,即可无讹,惟在《内经》语能熟记耳!近如李士材《内经知》、汪 庵《灵素类纂》,果能熟读,尽彀诊病。如看注疏,近有薛一瓢《...

http://qihuangzhishu.com/305/5.htm

心悸_《止园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退热剂,只与滋阴中药无效,乃竟如此死去,此非西药之过也。若系久病虚证之心悸(怔忡),自以重用大补气血,及补心气药为正轨。余治此症,由经验上得来一秘诀,即药量大,药味简是也。(参看验)盖怔忡病患者,至极重时,(此症轻时往往人不介意)比较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2.htm

和论述贪色致病_【中医宝典】

...一国之君的面子了,他急着问:“和先生,请你说一说,我今后该怎么生活?离开了女人,寡人的日子那还有什么活头啊!”� 和深知晋平公内心的矛盾,就直奔主题,借机给他讲述了其中的医学道理。� 和说:“女色不是不可以接近,关键是有节制。恕臣直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79.html

共找到205,8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