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针、灸、按摩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5-0.html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_《医学微生物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但至今仍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尚未完全认识,某些疾病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医学微生物学今后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研究,建立特异的快速、早期诊断方法;研制新疫苗和改进原有疫苗,以提高防治效果。加强感染免疫的研究,寻找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weishengwuxue/963-3-2.html

中医养生的性质和特点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2.html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总合、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武进中医学会、中国针炙研究社、天津国医研究会、重庆国医学研究会等等,(2)中西医学研究会(社),旨在沟逼中西医,发展或提倡中医科化,如中西医学研究会、中西医学研究社、中医科研究社等等,(3)医药改进会及其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7.html

中医是典型的问题医学_【中医宝典】

...我不知道何祚庥院士是如何解读“陈晓旭死于中医”的。我的解读如下:一、陈晓旭过分相信中医自身的完备性,对医学科学进步缺乏基本的了解,这里的“中医”指根本不成其为“”的“中医学”。二、中医界不正确的“整体医学观”害了陈晓旭,这里的“中医”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04.html

外科的发展_《外科学总论》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此外,生物工程技术对医学正在起着更新的影响,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特别对癌基因的研究,已深入到外科领域中。毫无疑问,外科学终将出现多方面的巨大变化。随着现代外科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发展,现在任何一个外科医生已不可能掌握外科的全部知识...

http://qihuangzhishu.com/985/3.htm

明代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附经脉经穴图。卷2为骑竹马法等各家取穴方法。卷3为煮针、火针、温针、拆针、晕针、补泻手法、刺法、灸法等。卷4为十四经穴欧等63则歌赋。末附针灸治疗问答。五、《古今医大全》《古今医大全》又名《医大全》,系医学全书,徐春甫辑。书成于嘉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5.htm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这一方面,只有代表性的医家,即是唐代的孙思邈。孙思邈精通道,佛之,广集医、道、儒、佛诸家养牛之说,给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成养生专论。不仅在《千金方》中有大量养生论述,还著有《摄养枕中方》,内容丰富,功法众多,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52/9.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国以后,与外国的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的交往。一、中印医学交流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8.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各具特色的理论学说,形成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派和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展开了学术争鸣。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医术方面,勇于创新,各成一家,风之所被,延续至明清两代,开拓了中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4.html

共找到205,3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