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一、中朝医学交流 在明代,朝鲜李朝政府重视医药卫生,常聘中国医生前往诊病教授,并派本国医生到中国求教,收集并列行中国医书。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推行“乡药化”。这一时期中朝医药交流十分活跃,呈现出中朝医学融和景象。 洪武间,中国闽中道士杨宗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2.html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特点:官方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医学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这样的环境中,科举失意的知识分子,涌入医学领域乃必然之势。大批知识分子由儒入,改善了医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改变了宋时攻外科者“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0.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一)_【中医宝典】

...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6.html

医学源流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 痘科论 附∶种痘说 幼科论 疡科论 祝由科论 兽医论 卷下·古今 四大家论 医家论 医学渊源论 考试医学非人人可学论 名医不可为论 邪说陷溺论 涉猎医书误人论 病家论 医者误人无罪论 ...

http://qihuangzhishu.com/160/index.htm

民国期间广东《杏林医学月报》核心作者简介_【中医宝典】

...量排在前10位的核心作者(发文30篇以上)共有12名。现简介如下。 陈应期(兆瑞) 广东翁源县医家,曾任翁源中医研究社社长兼赠主任,[1]著有《医学实录》,为《杏林医学月报》、《林一谔》和《健康报》的赞助人。主治内科,擅治咳血,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4.html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经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亦传为薛氏著作。《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0.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和卜人);巫(治病的人。古代医生往往兼用巫术治病,故称) 医术;医学 [medicine] 原来尊夫人懂得医理,明日就请来看看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又如:手(医术高明者);行医;学医;医王(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

http://hanwen360.com/x/533B.html

序一_《医学指归》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于兴为,以活人为志,江淮间足迹殆遍。性谦慎,好施予,乐于为善。内行尤淳笃,事二亲克孝。遇病且贫者就医,必赠以药。虽大寒暑,治病弗辍。兼以其暇成《医学指归》一书,俾后之学医者识经络原委焉。夫以所见于君者如彼,所闻于人者如此,其孝而好善也,信...

http://qihuangzhishu.com/843/2.htm

“四塔”论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活跃着傣。傣不同于许多民族的地方,在于他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傣医学中,"土、水、火、风“四塔”和“五蕴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基本 理论。四塔”作为人体和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四大物质元素”,既是生命活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12.html

浅述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_【中医宝典】

...七略》对医书的著录,到明代万历第一部专科目录《藏目录》的出现,大约经历了1600多年的时间。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医学书目的发展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而其中最能体现其发展水平的是历代医学书目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的变化。 1....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0.html

共找到118,3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