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者有暑、有痰、有风、有湿、有食。儿病多食风痰,无汗要有汗,散风邪为主。大人兼补,小儿不必,宜清脾退热饮。清脾退热饮柴胡 黄芩 枳壳 半夏 花粉 青皮 槟榔 山楂 常山 草果 茯苓 陈皮 甘草暑加香薷,渴甚加石膏,湿加苍术。有汗要无汗,...
...世莫不以柴胡为治疟正药者,以小柴胡汤能治寒热往来之证也。予尝深思此方,乃治寒热往来之方,非治疟之正方也。《金匮》以此方去半夏,加栝蒌,以治疟发而渴者。又曰∶亦治劳疟。其大旨可见矣。盖疟之正病,乃寒湿伤于太阳,暑热伤于太阴,二气交争于脊膂膜...
...涤痰。平胃散加减。疫疟因染时邪,寒热成疟,其症沿门合境。达原饮、五瘟丹、不换金正气散。鬼疟夜发,为邪入血分,宜升散营中之邪。内补建中汤加升、柴、生首乌。脾虚者,补中益气汤。劳疟病久延虚, 羸气怯,因劳辄发,寒热模糊,最难调治。补中益气汤加...
...蚯蚓(热疟狂乱,同薄荷、姜、蜜服。泥,同白面丸服。)蝉花(断疟,烧研酒服。)鳖甲(久疟,病在血分。劳疟、老疟,醋炙末服。)牡蛎(虚疟,寒热自汗。牡疟,同麻黄、蜀漆、甘草,煎服。)【寒湿】〔草部〕附子(五脏气虚,痰饮结聚发疟,同红枣、葱、姜,...
...元气本虚,感邪患疟者为虚疟。其症寒热交作,自汗倦卧,饮食并减,四肢无力,脉象举按俱弦,寻之则弱。宜以补气升阳法治之。又有久疟脾胃虚者,亦名虚疟也,盖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寒则洒洒,热则烘烘。脉象浮按濡弱。治宜营卫双解法,则不截而疟自罢矣...
...昆仑主疟多汗。(《甲乙》云∶主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如拔。) 然谷 主温疟汗出。中封 主色苍苍然,太息振寒。 天府 主疟病。 临泣、主疟日西发。 天枢 主疟振寒,热盛狂言。 少商 主振栗鼓颔。少海 主疟背振寒。(《甲乙》云∶主疟项痛引肘腋...
...,发病时一开始就见里症的)。本病的特点是一开始即见烦渴、舌绛、尿赤、脉数等里热症候,而往往卫分症候不明显。如“春温”,“伏暑”,“温疟”等,都属于这类温病。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实质都是感受温邪而发的病,所不同者,是临床表现的差异,这可能是...
...以五钱匕,水一盏半浸药,露于星月下,横一小刀子在药上,候五更,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一服,未发前再服,良久吐,吐定即食浆水粥。治疟病发渴,饮水不止。常山汤方常山(三两) 石膏(八两) 白秫米(二合)上三味。 咀,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
...烦渴、舌绛、尿赤、脉数等里热症候,而往往卫分症候不明显。如“春温”,“伏暑”,“温疟”等,都属于这类温病。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实质都是感受温邪而发的病,所不同者,是临床表现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病邪性质,致病途径,病变部位,病人体质等因素不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