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_【中医宝典】

...摘要:脏腑辨证之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脏腑辨证之说似乎少有医家提倡,但脏腑辨证之法却被广泛地应用。其面貌特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脏腑辨证与多种辨证方法相融互参,成为多种辨证方法的基础。2对肾、命门、脾胃、肺、肝等机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8.html

八纲辨证的意义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个方面。 八纲中的表和里,是用以辨别疾病位最基本的纲领;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因病性最基本的纲领;阴与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5.html

中医告诉你什么是气血津液辨证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气血津液辨证应与脏腑辨证互相参照。 一、气辨证 气的病证很多,《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指出了气的广泛性。但气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98.html

对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_【中医宝典】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冠心病虽然位在心,但与肺、肝、脾、肾密切相关。以气虚、阳虚或阴虚为本,以痰、瘀、火、寒、实邪为标,形成本虚标实,心脉瘀阻为主要机。该病机复杂,各型病症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如心肾阳虚和痰瘀互结同时出现等。因此,护理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342.html

三焦辨证的认识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2.html

与中医对话,走近脏腑辨证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临床各科辨证的基础,为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内伤杂辨证。中医学的辨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特点,但最后大都落实在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68.html

伤于寒大意_《时论歌括新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人感之即是也。宜用辛凉之法治之。若误用麻桂、青龙,必变症百出矣。以上四者,皆时即之新感也。如受微温微寒之气,当时未发,必待来春而发者,便为伏气之。这与以上诸温有本质区别。现分述如下:(总括)立冬之后伤于寒,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gekuoxinbian/1041-9-8.html

伤于寒春必温冬不藏精春必温冬不按跷春不温义不同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于寒,是感受时闭藏之令太过也。不藏精与按跷,是疏泄之太早,冬行春令,而奉生者少也。判然两义,王好古混而同之,张景岳、喻嘉言从而和之。一若时只有疏泄太早之,而无闭藏太过之,是不通也。且《内经》不藏精、不按跷,不与四时递言。...

http://qihuangzhishu.com/683/42.htm

卫气营血辨证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内经》《伤寒沦》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温病辨证方法,属于辨证的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受温热邪侵袭,故各种温病在儿科发病率高。卫气营血辨证广泛地适用于多种温病,是小儿温病辨证的...

http://qihuangzhishu.com/79/75.htm

八钢辩证之表里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外有属表,较轻浅;内有属里,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邪由表入里,是渐增重为势进;邪由里出表,是渐减轻为势退。因而前人有邪入里一层,深一层,出表一层,轻一层的认识。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位的表里,而对于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3.html

共找到171,9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