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的情志养生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涉及情志的生理病理及其运用的内容不胜枚举,其养生学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乐观愉悦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快,不因物欲影响心情。如能做到“外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94.html

奇恒病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者也.此开后世内伤杂证之大经大法也.乃为纲领.其曰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夫手太阴为元气之主.足太阴为六经之主.奇病之作.必变于元气神机之失.不失必占于元气.故虽奇病之千变万化.而一以太阴为准.此又治奇恒之大宗也.乃内经又有拈脏腑本来之奇恒...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9-15.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中,病在肠胃,里也。赖许学士分明四肢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5.html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太素杨上善注三十卷,两唐志皆着录,北宋以还,渐多散佚,宋志仅存三卷,元以来遂鲜称及之者,盖亡失久矣。光绪中叶,吾乡杨惺吾先生始从日本获唐写卷子本影钞以归,存二十三卷。桐庐袁忠节公得其书,未加详校,即以付刊,伪谬滋多,未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2-2.html

手少阴心脏病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脏应天少阴君火.为神明之主.生之本.神之居.十二经皆拱向听命.而咸输其气以应之.贡其精以养之.故心为血之主.脉之宗.盖神以气存.气以精宅也.其精常满.故能分神于四脏.其气常充.故能引精于六腑.而肾家一脏.又实为心居之尾闾.经云.心舍脉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9-2.html

脏象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肾主耳,脾主舌,肺主鼻,胆主口。”说明战国时期对五脏与驱体组织器官关系的认识尚处于多并存阶段。由于内经本身的理论比较系统,故逐渐统一起来。内经还提出了脏腑相关的理论。它认为五脏六腑虽各有功能,但总体上却是相互关联着的,其一是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8.htm

形神兼养 长寿可期 内经长寿三要素的启示(下)_【中医宝典】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故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养生三要 缺一不可 从内经可以看出当时的医家通过观察形、气、血、皮、肉的情况来衡量体质的强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930.html

内经饮食养生之顺时辩证选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葱皆辛。”即肝属木,肝病者应选择甘味食物,甘属土,取土能生木之意;其他心病食酸、肾病食辛与此相同。 内经还对五脏、气血、筋骨等疾病的饮食禁忌做了说明,如灵枢·九针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7.html

黄帝与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不仅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最早经典,也是针灸理论形成的标志。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与岐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精神情志致病的广泛性。因此,对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保健必须引起重视。内经认为,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由五脏所产生,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五脏,而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强调人们必须要“积精全神”,才能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关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1.html

共找到495,9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