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脉症正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四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9年。本书以脉诊与辨证,卷一以辨脉为主;卷二-四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药药性及经穴述要。其论脉以迟数为;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68/303.htm

《方氏脉症正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四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9年。本书以脉诊与辨证,卷一以辨脉为主;卷二-四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药药性及经穴述要。其论脉以迟数为;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84.htm

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理论必然能够容纳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甚至瘟疫“膜原辨证”理论的内容。张仲景六经辨证发展了《素问》六经辨证,其主要成就是创立了“表病、里病”的概念,可以涵盖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组证候类型”,因此可以适用于指导众多临床疾病的诊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862.html

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病”。当病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诊断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性:在明确病机的同时,要知病情之所属。主要根据辨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病性。如口渴喜冷饮,尿赤便结,烦躁脉数为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脉迟为寒。6。详析病势:病势即病机转变发展的趋势。判断病势,主要根据脉症的变化进行分析。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5-1.html

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思维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热、痰、风辨证,急性期辨卫、气、营、血,全病程结合虚实、表里辨证。 (1)辨别热证:急性期热证属实热,常夹湿。初期以表热证为主,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颈强不舒。但其病情很快转为里热证,即由卫分证转为气分证,表现壮热不退,...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870.html

《医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卷十脉诀。卷末题《无问录》,内容总论阴阳、脏腑、四诊、治则等医理和治法。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74.htm

《医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卷十脉诀。卷末题《无问录》,内容总论阴阳、脏腑、四诊、治则等医理和治法。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05.htm

《临证指南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简称《临证指南》。十卷。清·叶桂撰。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刊于1766年。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内容以病为,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98.htm

《临证指南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简称《临证指南》。十卷。清·叶桂撰。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刊于1766年。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内容以病为,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04.htm

共找到83,4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