掿的解释_掿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手指輕捏。 元.呂天用.一枝花.瑤池施素妝套:「喜孜孜翠袖兜籠,嬌滴滴玉纖掿。」...

http://hanwen360.com/c/163002.html

《千金方》论膏肓穴_《痰火点雪》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相准望之。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在膏之下,肓之上,针药所不及,即此穴也。孙真人笑,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 难遣,若能用心得而灸之,无疾不愈矣。明载于此,学人仔细详审,根据之,无不得其真穴也。一,医者先自坐,以目平正,却于壁上,以...

http://qihuangzhishu.com/752/193.htm

下针法_《针灸聚英》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金针赋云.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先呼气.初针刺至皮肉.处.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同前矣.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

http://qihuangzhishu.com/929/83.htm

下针法_《针灸聚英》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针赋云.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先呼气.初针刺至皮肉.处.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同前矣.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uying/929-9-14.html

医门_《医学心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尽之。盖一法之中,备焉。之中,百备焉。病变虽多,而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wu/657-6-10.html

”字的康熙字典_康熙字典的解释_康熙字典的意思

...〔古文〕佱灋𣳴《唐韻》方乏切《集韻》《韻會》弗乏切,𠀤翻入聲。《爾雅·釋詁》,常也。《釋名》,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禮·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註》也。 又制度也。《禮·曲禮》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又禮也。《孝經·...

http://hanwen360.com/k/6CD5.html

舌的解释_舌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搬弄口舌,說閒話或謊話。 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三折:「我這般躬身叉手,曲脊低頭。背著你,街上人都舌,排說我哩!」...

http://hanwen360.com/c/137832.html

泛的解释_泛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配合他人的言語或動作。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押司不要使這科段,這唐牛兒泛過來,你這精賊也瞞老娘!正是魯班手裡調大斧。」...

http://hanwen360.com/c/163000.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种治疗法则。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详各条。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经赅备。②穴的用法,主要指灵龟及飞腾。出《针灸大全》。③下手。出《针灸大成》。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0.htm

中医常用内治及施护:汗_【中医宝典】

...中医常用的治法较多,除了辨证立法,选用内服的方药之外,还有针灸、刮痧、贴敷、熏洗、割治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论述按辨证论治常用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种治法及施护。 汗: 汗,亦称解表法。即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表邪随汗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2.html

共找到198,6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