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除在固有理论体系范畴内不断有所发展外,同时由于西医学传入,中医学引进了一个参照系统竞争对手,在对人体与疾病认识方面吸收了部分西医观点,一些新的概念或学说深入到人们思想中,例如生理、病理、解剖、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6.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简介_《伤寒杂》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杂》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是其中之一种。本书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辨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中医药有理由卓然昂首于世界医学之林_【中医宝典】

...巨大发展潜能 人是生物机体、心灵道德审美求真统一,是形融会。“象”比“体”敏感丰富。“体”本位医学,难于包容人社会道德心理精神层面。而以“象”本位医学,通过察看人气象,自然将人精神世界纳入其中。 西医学作为体科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50.html

名家“大话”中医现代化_【中医宝典】

...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些人说中医科学,什么叫做科学?能够切实人类健康服务本身就是科学科学在发展,医学也在发展,中医学同样要发展。在科学领域中,多学科交融越来越明显,我们中医为什么不能用现代科学方法手段来衬托我们真正内涵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12.html

对中西医结合几点思考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其作为规范医学科学而风行全球却是不争事实。本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如陆渊雷等,从保护中医良好愿望出发,提出了“中西汇通”、“中医科学化”口号。而中医许多治疗手段及方药其科学性早已无数验案所证实,确无与西医结合必要,最起码在科技尚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34.html

借助西医学手段研究中医,何以困难重重?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疑团。 面对这一疑窦,有人说中医不可能也不需要借助西医学(包括现代科学)方法手段进行研究,它可以独立发展,这显然是旧世纪“遗民”之言,不屑一顾。凡学术,都有一个进步与发展问题,科学更有一个不断地扬弃,随时代同步前进问题。西方甚至有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77.html

消渴_《虚损类钩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消渴,西医名之糖尿病。传统中医学理论一直认为本病之肺、脾、肾、三焦为主,机关键是阴虚本,燥热标;但经现代科学证实,胰腺才为本病之发病核心。受西医学理论影响,目前在中医临床及科研方面,降糖一直是治疗及研究重点,医者满脑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xusunbingleigouchen/1042-8-6.html

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现代化呢?_《中医之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答:中医本来就是极科学中医科学不是现代科学所能及其万分之一,因中国医学是从“道”而生,“道”大而无外——及于整个宇宙天干、地支之变化。小而无内——及于电子,质子、中子所生之能(气),能在人体内运作就是十四经络作用,即为能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zhiyao5500/127-10-12.html

检验中医诊断提供帮助_【中医宝典】

...中医是一门科学,中医师善于在临床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检验给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多不能直接感知体内生理病理活动信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关于中医能不能利用检验报告作为诊断依据,一直是中医人士争议问题。 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55.html

医学史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古今医史》,徐灵胎医学源流》等,基本上都是医学人物主体名医传记性著作。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htm

共找到1,118,1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