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_【中医宝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笔者以此为基础,诠释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发扬光大,为当今人类的健康造福。1 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08.html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张仲景以下诸家有关外感、中暑等病证的验方,为元代以后他人所补充之内容。该书理论上本于素问难经以求其因,并充分吸收李杲的“脾胃学说”及元素、张璧、钱乙等医家的认识,围绕临证脏腑杂病的辨证论治理论进行系统阐发,具有鲜明的“易水学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11.html

内经补泻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矣。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亳。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 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21-5.html

膏滋方理论考源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弟子许谦学习理学,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按照宋明理学的太极模式,对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和藏象概念就会产生新的认识,明清医家据此阐述和发挥中有关“命门”的思想,创建了新的命门理论 朱丹溪是浙江人,长期辗转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28.html

浅述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_【中医宝典】

...突破。除清·曹禾医学读书志,以历代人物为纲,来著录图书,颇见新意之外,明清时期医学书目再没有科学的创新和实质性的突破,整体学术水平并没有提高。 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 1.尊经崇古 书目的发展是受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0.html

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0.html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张仲景以下诸家有关外感、中暑等病证的验方,为元代以后他人所补充之内容。该书理论上本于素问难经以求其因,并充分吸收李杲的“脾胃学说”及元素、张璧、钱乙等医家的认识,围绕临证脏腑杂病的辨证论治理论进行系统阐发,具有鲜明的“易水学派”...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2.htm

医学启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元素约撰于12世纪后期。本书以内经理论为本,旁参各家学说,阐述手足阴阳、脏腑脉证、运气、主病、用药等多方面内容,并对某些治法多种病症和本草药性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对病证的分析能抓住本质,而且简明扼要。选方不拘于古...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08.htm

医学启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元素约撰于12世纪后期。本书以内经理论为本,旁参各家学说,阐述手足阴阳、脏腑脉证、运气、主病、用药等多方面内容,并对某些治法多种病症和本草药性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对病证的分析能抓住本质,而且简明扼要。选方不拘于古...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47.htm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_【中医宝典】

...因素作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正如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须适当。怎样正确掌握针刺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39.html

共找到893,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