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的占有率10倍于前者。在莨菪烷生物碱合成途径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天仙子胺6p-羟基化酶是参与天仙子胺转化为莨菪胺的关键酶。将该酶基因通过Ri质粒转入到富含天仙子胺的莨菪毛状根中,与对照相比,莨菪胺含量增加了5倍。再如,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与...
...不能对老鼠身上相应的蛋白质起作用。这一发现,向人类提供了新的证据,为什么HIV只对人类有害,并对建立动物爱滋病的模型提供一个新的线索。 去年,科学家发现HIV制造的蛋白质,称为Vif,这种蛋白质可以防止宿主的攻击。但是,当时,科学家并不知道...
...将引发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进而引发、、肾病、脑、失明、双足溃烂等并发症。因此糖尿病被称为疾病的“百货公司”。 基因科学研究使糖尿病这位“隐形杀手”原形毕露。原来糖尿病是由于几种基因受损造成的“Ⅰ形糖尿病———人类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
...摘要:欧洲某些家族中存在cdnkn2a基因突变,该基因是肿瘤抑制因子的一种。这种突变不但可以增加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的发生率,还可以增加发生的可能。(j natl cancer inst 2000;92:1260-1266) 欧洲某些家族中...
...相溶性抗原。由于该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被发现且含量最高,而且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AL);人类MHC,即编码HLA的基因群自然数为HAL复合体。(一)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HLA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
...香港中文大学年轻的女博士彭文慧最近在研究人类记忆方面取得“突破性发现”。15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科学》公布了这项重要成果,并称其“初步获取了开启治疗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与癫痫病的钥匙”。 彭文慧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脑细胞中有一种...
...发展起来的研究新领域,开创了按人类意愿设计和研制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新时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见图20-1所示。...
...中创网浙江分站信息:研究人员发明了通过扫描全基因组来成功定位一些关键基因调控因子的方法,已知这些调控基因的突变形式会引起2型糖尿病。这项研究标志着首次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分析人类器官,--这次是胰腺和肝脏,为分析其它器官系统和疾病的类似研究...
...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科技研究院基因治疗小组的科研人员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发现从昆虫细胞里分离出来的杆状病毒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这种载体能够安全有效地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里移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报道,基因治疗小组组长...
...个。2.真核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其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线状的染色体上。存在于细胞质的基因位于环状的线粒体DNA上。核内基因的DNA顺序由编码顺序和非编码顺序两部分构成。编码顺序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隔开。其次,真核的生物基因大小差别很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