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某。男。43岁,农民。病结核性胸膜炎,服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近一周腹胀呕吐,粒米不进。乡村某医不察证之虚实,不顾“呕多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之训,认定通则不胀,胀则不通,予以攻下,然泻后腹胀如故。至此,本应接受教训,改弦易辙,另辟蹊径...
...桂枝加葛根汤。药服一剂发作减缓,可进食饮,再剂痊愈,现已康复矣。余反思,以方验证,该证为《伤寒论·太阳篇》“项背强几几”之证,方觉读书难,识证更难。《伤寒论·太阳篇》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31条:“...
...的常用方。而《外台》茯苓饮方,多为时医所不习用。 关于《外台》茯苓饮方证 《外台》茯苓饮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
...□ 倪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临证必读歌诀》含医方分册和针灸分册。医方分册由“医学源流三字经”、“诊病常用诀”、“汤头要诀”和“方家宜识”等4部分组成。针灸分册由“针道源流三字诀”、“经络”、“穴位”、“针刺法”、“诊病常用诀”和...
...寒凝更甚。并非湿热病一用寒凉即成冰伏,一般湿热证贪凉饮冷,误服寒药,轻者为凉遏,重者成寒凝,最重者变冰伏。故冰伏者虽亦因过用寒凉而来,却多发生于素体阳虚的病人,暴进冷饮,或过服寒凉重剂,致阳气重伤,寒湿大盛,阳气式徽,湿热之邪为寒凉所迫,深...
... 虫丸、下瘀血汤,乃是取其泻热逐瘀,和营止痛的功用。 ”有是证即用是药“,不少医家善用”将军“救人,大黄救急之功不可忽视,但务必抓住时机,辨证准确,只要具备里热、邪实(毒与瘀)之主证,就应当机立断,或生用、后下、熟用、酒炒、炭用、内服、外敷...
...遣桂枝加附子汤;而以其口干思饮、脉象缓弱而用桂枝新加汤。拟: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党参15g 生姜3片红枣5枚二剂二诊:药后四日未便,第五日方临厕一次。未遗裤,汗出减少,今微咳,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缓弱。原方加杏仁10g ,二剂...
...遣桂枝加附子汤;而以其口干思饮、脉象缓弱而用桂枝新加汤。拟: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党参15g 生姜3片红枣5枚二剂二诊:药后四日未便,第五日方临厕一次。未遗裤,汗出减少,今微咳,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缓弱。原方加杏仁10g ,二剂...
...《冯氏锦囊秘录》加味甘露饮治胃经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上焦消渴,此心肺胃药也。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枇杷叶(去毛) 黄芩(各一两) 茵陈 枳壳 石斛 甘草(各一两)犀角(五钱) 为粗末,每服三五钱,水煎,食后临卧温服。 目录 《冯氏...
...生活习惯都是构筑肠胃健康的基础。 常备肠胃药 除了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外,专家建议上班族人群在办公室或家里常备一些温和调理型的纯中药肠胃药品。如保济口服液,就是深受写字楼人士喜爱的首选常备肠胃用药。 保济口服液是基于百年历史的“保济丸”精心研制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