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汤瓶八”向海外发展_【中医宝典】

...职工开展培训。 中国“汤瓶八”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含民间经脉按摩、刮痧、拔火罐、放血疗法、穆斯林的自我按摩等,并学习吸纳了中医经络学,形成了较为完整、主次分明的八种疗法。 具体而言,“汤瓶八”是对头、、耳、手、脚、骨、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04.html

儿科之诊法_《儿科要略》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之诊法,虽无异于成人,然以小儿之幼者,口不能言,较长者又言不达意,且有拒绝生人,临啼哭 之事,廉得其情,殊非易易,故世有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之谚也。然小儿七情 六欲,究不同于成人,所患之证,非虚即实,...

http://qihuangzhishu.com/688/8.htm

现代民间中医应具备的临床技能_【中医宝典】

...补以“听、叩、触” 四中医临床收集材料的手段,不应有所偏废,尤其对脉和舌更当备加关注。脉和舌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临床很实用,是目前西医诊断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应当加强学习,掌握应用。脉和舌单凭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知识是不够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6.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对脉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法。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第五章 第七节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有待于今后的发掘、整理和提高。 诊断方面,壮医有望、目、脉、甲、指、腹,这些诊法均具有壮医特色(具体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治疗方面,壮医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既有对症治疗,亦有对因治疗。其特点是,以辨病为主,用药简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2.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法术语。①指脉象言。《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陷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七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一候之中见七脉之一者,均为病脉。②切脉七法。见《脉经》。即静心以存神;忘外以涤...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997.htm

_《厘正按摩要术》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半岁后有病,以无名、中、食三指,曲按额前眉上发际之下。若三指俱热,是感受风邪。鼻塞气粗,三指俱冷,是感受风寒,脏冷吐泻。若食、中二指热,是上热下冷;无名、中二指热,是夹之候;食指热,是胸膈气满,乳食不消。(《兰台规范》)按∶三指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70/11.htm

-滑脉男女的准确性多大_【中医宝典】

...俺老师虽然切脉没看出男女,但这也不是他技术不行。脉二十八脉中有一种滑脉,会出现在有肺病,和食积的人身上,也会在孕妇身上出现。过去没有B超,没有验孕棒,就只靠中医切脉。过去中医界有种说法,男左女右,就是说如果是男孩,左手滑脉比右手滑脉明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1.html

藏医脉_【中医宝典】

...诊脉的部位,与中医相似,但略有差异。中医诊脉以腕后桡骨头茎突出处为“关”,关之掌侧为“寸”,关之肘侧为“尺”,三个部位顺序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寸关尺。藏医诊脉也有冲、甘、恰之分,也用食、中、无名三个指头分别按冲、甘、恰三部,但藏医的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心法要诀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变化之情矣。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颐。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注】此明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脏不病常色之诊法也。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7-0.html

共找到404,5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