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病名。《咽喉经验秘传》:“舌上生恶肉,渐肿不痛,名舌瘤。”参见舌疳条。舌裂而疮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心热则舌裂而疮。”本病乃多由心经火炽上炎所致。症见舌裂生疮、疼痛、饮食有碍。《证治准绳·杂证》第八册:“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
...五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四诊概要;第三章论八纲,并附医案举例;第四章证候分类;第五章诊法运用。末附有关诊断的原文选录和歌诀选录。内容比较丰富。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医诊断学》诊断著作。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着重指出四诊和“八纲”...
...。”阳崩病名。指因热邪内扰,热伤冲任,迫血妄行,以致而成的崩下之症。如症见出血量多,血色深红,面赤口干,渴欲凉饮,古称阳崩。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受热而赤者,谓之阳崩”。治宜清热凉血,固经止血,方用芩连四物汤,或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
...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脏腑……为传送之官。”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及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认为:此廓位于白睛,属大肠。③《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干天属肺,位睛中间。”《张氏医通》卷八:“大肠之府为天廓。”有名无位...
...劳风病名。其证头项强,目不明,咳痰,恶风寒战。《素问·评热病论》:“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参见劳风咳条。劳发证名。因劳累而发的寒热。《张氏医通·寒热》:“元气虚人,遇劳即发寒热,此元气...
...刺节真邪》:“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②指中里的病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小溪人体部位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指全身筋肉骨节间的小间隙,多为腧穴所在之处。小腿骨人体解剖结构名,见《...
...、《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步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七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
...自护。”泻法的留针,目的在于散邪,故气至后,尚须持续捻运,待邪气散尽方可出针。《素问·针解篇》:“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留针指针刺入穴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至预定时间再予出针。《素问·针解篇》:“刺实须其虚者,留针。”意即...
...讲稿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加工,编成这一部经络学专书。共三篇。上篇为经络学说总论,又分基本概念和经络功能和作用二章;中篇列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络脉和皮部;下篇为经络学说在临床各科的运用;末为总结,并附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
...别名。出《千金要方》。⑵阳辅穴别名。出《素问·刺疟篇》王冰注。见各该条。绝汗病证名。又称脱汗。真气将败绝时出的汗,为病危时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