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当首分外感内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内伤病的的药物使用,附子的用量用法总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有开方即用几十克上百克甚至使用数百克的医家如近现代的“火神”。 但当我们读“易水学派”医家的著作时,我们发现“易水学派”使用附子极其审慎。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69.html

中医药大事记60-75年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争鸣,继续加强中西医团结。 12月 卫生部修订六年制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体魄健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并有现代医学一般知识的中医师,业务课程共开设24门,医古文中国医学史经(包括内经难经)中药学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7.html

名医-刘完素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4.html

清代临证医学的成就_【中医宝典】

...清代前中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延续了明代的特点并有所深化。在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上,主要是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对明以来温补学术主张所进行的论争,这种论争进一步促进了内科杂病学术的繁荣。在辨证治理论的运用上,这一时期对瘀证等一些内科杂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7.html

《素问》校诂学术研究内容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二) 摘要:本文举例论述了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校诂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考证,将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医理等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考证中。 《内经》是中医的理论著作,但实质上又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6.html

方有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推崇张仲景,认为,因年代久远,经王叔编次,原文次序有改变,再经成无己注释,又多更窜,错简益多,扦格难读。须重新整理编排,恢复《伤寒论》原貌。因此称方氏所开创的流派为错简重订。...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youzhi/index.html

名医-罗天益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另著有《内经类编》《药象图》及《经验方》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经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5.html

浅谈中医文化西医文化的融合_【中医宝典】

...医学。中医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本身就是个奇迹。中医大夫也要懂西医,这是临床发展的方向。 目前不排斥中西医并用,但因为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完全不同,故强行结合恐怕不易。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不可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98.html

金元四大家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金,元时代(公元1115年-1368年)医学上的四大学派。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时代,医学研究之风兴起。其代表有刘完素(守真)生于公元1110-1200年,他主张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30.htm

二十一世纪中医的世纪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封资修,一些老中医被当作封建残余臭老九,被打倒赶回了家,中医的骨干被瓦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创造中西医结合的新学派怎么可能?中医没有骨干,就由西医去创造,西医很快占领了中医的阵地。1978年我恢复工作到卫生部当副部长,服从组织安排,主管中医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36.html

共找到1,0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