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象研究进行时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变上有“五脏贼”称,治疗上则有“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之论。近年对肝脏象有关理论探讨和文献整理研究取得了诸多共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见解,为中医肝脏象理论加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代表性认识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维益教授通过文献研究,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908.html

“多事之秋”的情志养生法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多事之秋”的情志养生法 更年期是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时期,又是人生“多事之秋”。一般年龄在45—55岁阶段,体内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现象,而此时的妇女正处于工作经验丰富的时期,在各个岗位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帮助她们顺利...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632.html

怒喜思忧恐 五志与养生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663.html

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功效。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83.html

心理治疗简史_《医学心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情绪(例如喜悦)去冲淡另一种太过而引起机体机能失常的情绪(例如悲伤),在临床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表17-1 情志相胜疗法五脏五行正常心理异常心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肝木在志为怒怒伤肝,在声为呼,在变为握悲胜怒以呛侧苦楚之言感心火在志为喜喜伤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lixue/967-21-2.html

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美容寓于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五脏于内。此外,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火热证。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蒸腾,自然界中阳气最盛,阴气相对不足。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夏属心,夏季心火易旺,心气、心阴易不足,所以,夏季养生重养“心”。夏日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56.html

中医研究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安徽为中医“把脉” 百花秀肤 擦亮中医民族瑰宝 陈昭定医案——肝郁化火 传10人学中医仅1人就业 东阿阿胶价值回归路 监狱探险-为矽肺病-救得秘方归-中国第一人 检验为中医的诊断提供帮助 流感带来的意外收获 卵巢癌古中医认识 中医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yanjiu-730-1.html

五脏别论篇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书籍_【岐黄术】

...生。然出纳之用,有殊于六腑,藏而不泻,其脏为为奇,有恒不变,名曰奇恒腑也。)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者...

http://qihuangzhishu.com/342/20.htm

中医——藏象学说(五脏-肝)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和平,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74.html

共找到550,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