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嚏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经义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脾热病者鼻先赤。《素问》鼻者肺之官。○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哲言鼻者,气之门户...

http://qihuangzhishu.com/472/345.htm

五行源于对生的认识_【中医宝典】

...、“五指说”、“五种元素说”等。但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能很好地解释阴阳与五行的源渊,以及五行中“土载行”、“土为万物之母”、“土旺于四时”的原理。笔者拟从古人对生命来源的认识过程,探讨五行观念形成的轨迹。 图腾崇拜由大母神独立神 向对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772.html

高洪山:非线性中医视角方法论杂谈交流篇_【中医宝典】

...理所当然,不太容易遗存有民事问题,但就人文而言拖到癌症再治疗这未免有点残酷。 七 中医的方子是一种按气机循环原理,多元药性调理患病环境“场”,这似乎是一场交响乐,高中低音等各种音符有机的混频搭配还需要音乐厅建筑的配合,最佳效果就出来了,中医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12.html

外感风热误药致变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诸阳之土宰,察表者不能外也。”故今见人迎浮数,加上见症如斯,是外感风热无疑。当然,此非凭脉癔断,乃合望闻问三诊而推得之,因而投剂即应,效若桴鼓。姜春华老师批语:脉学可凭而不可凭,以证为主,以脉参证,斯可矣。附注:此文写后曾经姜春华老师...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7-2.html

中医治疗猩红热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疫痧」的急性传染病有方可治,读者参考之餘,须询问合格医师方可使用。 中医治疗猩红热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清代嘉庆六年,公元一八零一年,常熟名医陈耕道对於治疗猩红热有专题论述,著有《疫痧草》一书。 他认為「疫痧」猩红热感染途径有二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98.html

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长足进展。由于伤寒热病的猖厥流行,这使当时的医家必须重视时该病的研究。淳于意、华佗等均有关于热病治疗的论述。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也记载有伤寒的病名及症状。当时大都从外感风寒立论,治疗多行温法。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诊籍”就明确提出“为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热病辨脉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热病之脉,亦随其经而取之。发于太阳脉浮紧,发于阳明脉浮长,发于少阳脉弦数。大率发于三阳者多,发于三阴者少,亦有所因也。治根据温病条下。若表邪传进三阴者,治法与伤寒条内下证同。若脉沉小足冷者,亦发于阴,则难治也。大抵热病比温病尤加热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23/75.htm

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减,咳嗽吐痰已愈强半,脉象较前和平。知外邪之热已清,宜再用药专滋其阴分,俾阴分充足自能尽消其余热也。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怀地黄五钱、玄参、沙参、生杭芍三钱、生远志二钱、白术二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256.html

明心法_《医宗己任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易之以羌活冲和者.亦真外感也.近日医家一见发热.无论内伤外感.一味羌活冲和.混行表散.每致津枯液涸而成败症者.盖羌防辛芷之属.原与麻桂并烈也.用者审之.有内伤似外感者.此火不可发散也.发散则亡阴.不可霜雪以压之.压之是灭火也.以发散寒凉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renbian/706-5-1.html

吴门医学派医学特色_【中医宝典】

...温病学派特色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温病学派的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治疗外感病方面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羁绊而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89.html

共找到551,5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