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天,足厥阴也。王冰注云: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女子取太冲,在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是。视黄注为详。...
...证名。指病人眼睛上视,不能转动。《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藏精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太阳脉绝所致。亦可见于...
...病证名。①又名上盛下虚。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出现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的同时,兼见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②邪气实于上而正气虚于下之证。如素患脾肾两虚...
...实则泻之指证属于实的,用去邪气的泻法治疗。 【实则泻之】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证属于实的,用去邪气的泻法治疗。须用泻法的实证,如燥屎、痰饮、瘀血、食滞、寒积等,选用寒下、润下、袪除痰饮、袪瘀、消导、温下等治疗方法均是。参阅“下法”、...
...自遗其○。 严可均曰:“而骄”,御注作“而憍”。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景福三本作“○”,乃“咎”别构。 谦之案:楼正、司马光“骄”亦作“憍”,高翿本作“○”。“自遗其咎”,治要作“还自遗咎”,室町本作“还自遗其咎”。玉篇:“‘咎’,说文云...
...卷”(《楚辞集注》),较为合理。至于辑录、题名者,或认为是刘向,或认为是淮南王幕府中的文学之士,尚无定论。 关于《九章》各篇的写作时、地问题,王逸认为它们都是屈原流放于江南时所作;朱熹则认为“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细观《九章...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
...九限法,以九限乘定差得九万为实。另置平差,以九限乘二次,得八千一百。置立差,以九限乘三次,得七百二十九。并两数得八百二十九为法。以法减实,余八万一千一百七十一,为九限积。又法,以九限乘平差行九百,又以九限乘立差二次得八十一,并两数得九进...
...少阴脉指足少阴肾脉而言,位于太溪穴处。少阴为阴阳气血之本,《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有“下部地,足少阴也”。但亦有指手少阴心脉者,位于神门穴,即《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中部人,手少阴也”以候心气的盛衰,在临床上都有应用。 1、细脉“少阴脉细...
...中部地为合谷穴处的动脉;下部地为足内踝后跟骨旁动脉。《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中部地,手阳明也,……下部地,足少阴也。”④人体部位名。指腰以下部位。《灵枢·经水》:“腰以下为地。”⑤运气术语。指岁气中的在泉之气,统管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