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是心理平衡之道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长寿之道。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37.html

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饮食养生不但要做到节五味、节饥饱、调和五味,而且还要调寒热。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寒温要适中。唐代脾胃论·摄养篇做了进一步说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28.html

重拾失落的古代养生文化——读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_【中医宝典】

...如何实现“养气”。“存神篇”阐述养生“存神”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全书论述不离精、气、神这一养生精髓,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对现代人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现古典养生理论与现代养生的完美结合 古典与时尚的结合,则是大讲堂的另一亮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36.html

老年人四季食补_老年食养食疗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因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黄帝内经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祖国医学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些都说明人体必须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而养生,从而加强人体适应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以保证身体健康,...

http://qihuangzhishu.com/135/8.htm

养生热”重新审视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接触过中医,听了曲黎敏的讲座后,她买了本黄帝内经研读。小岳说,她生完小孩后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她按照中医养生书籍调理自己,改变了生活、饮食习惯,结果体质越来越棒。 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介绍,近两年我国每年出版养生类书籍3000余...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60.html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970.html

能不能取代内经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典为什么要改成选修?甚至很多人干脆主张取消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现在不是有教材吗?不就是从内经里来的?而且较内经更清楚、更明白。所以,为什么不可以取代内经呢?应该完全可以。取材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3.htm

周易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能体现中医养生学的整体调节优势。 2.居安思危的预防观 易·系辞下指出:“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卦辞指出:“君子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居安思危的预防为先的思想。在这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7.html

影响神的因素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不同,思想状态亦不同。黄帝内经里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在这里明确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今之人寿命长短,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古今两个时代的人对待养生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639.html

预防秋季“抑郁”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的含义了。可想而知,秋季带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因此,黄帝内经在春秋季节的养生要求,均格外强调对精神的调摄。春季的调养原则是要保持精神的愉快、舒展,而秋季则有所不同,在万木凋零、红消绿瘦的季节,保持情绪的愉快相对困难的,这时提倡...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87.html

共找到589,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