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断疾病预后轻重吉凶上,医界有“脉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的俗谚。所谓脉病人病,简单地说,脉病就是脉象的异常变化,即病脉;人病乃机体发病后的症候表现,即症状。 最早谈到脉病人病问题的是《难经》,廿一难说:“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日生,脉...
...宋代医学家。其原名不可考,行医于东郡(今山东兖州)一带,精通《黄帝八十一难经》,故人称“刘难经”,其医术精湛,每自携药袋,随方附药,方便病家。...
...汇聚之处而决定的。此外,还具体讨论了正常和异常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难经》的独取寸口法改变了《内经》的全身遍诊法,为后世普遍推行的寸口诊脉法奠定了基础。 在论述脏腑生理功能的同时,《难经》首次把右肾称为命门,明确了命门与肾的关系,强调了命门在...
...内容,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二书可称《内经》研究中独辟蹊径之作。二、《难经》此期对《难经》的研究,方式大抵是将《内经》《难经》有关内容相互对照,并以《内经》理论阐述《难经》义理与渊源。清初莫...
...非卒易了故也。”以上两种理解都有其代表性,从该书体例和文义分析,前一种说法似更符《难经》一书内容之本义。《难经》的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涉及到人体正常生理、解剖、...
...难经》、《脉诀》,泛滥则空谈刘、李、张、朱。不知《难经》时与《灵素》相左,《脉诀》明系入室操戈。仲景专法《内经》,余者不无出入。知而不能读,读而不能解,解而不能通,其中肯綮,固非浅识所能窥测。乃如王叔和。晋之名医也。所撰《脉经》,欲以发灵...
...手足言之,则六阳;浑举之,则三阳;统言之,则五脏称五阴经。实核之,则五脏言各有当,非一端也。三阳主躯壳,与《脉经》时脉之六经必兼三阴者,相似而不同。《难经》所言,亦系时脉,其动摇几分云云,不可执以例此。五脏主躯内,兼主时,故五脏平脉与四时脉同...
...《难经》曰∶脉不应病,是为死病也。仲景曰∶邪不空见,中必有奸,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二者其义不同。知变所缘者,以其必有所挟之宿疾、所伏之隐疾也。其脉虽不应显见之证,而仍与隐伏之病相应也,故曰中必有奸。若《难经》直言死病者,是其并无所挟、无所...
...寸口脉划分为寸关尺三部始见于《难经》,《二难》说:“……阴得是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是说寸口脉的总长度为一寸九分,寸部长九分,尺部长一寸,寸尺之界为关。 滑氏《本义》说:“关者,掌后高骨之分,寸后尺前,两...
...使用《难经》的方法而不用《内经》的方法;将《内经》的“人迎脉口诊法”政为左人迎右气口等等。 脉学的发展与医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在这段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使医学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面脉学所受到的限制亦是明显的,例如独诊寸口法亦有一定的社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