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景祐三年十二月(按公元已是1037年初)生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年六十六。他生活在宋朝比较“承平”的一段时代里。在他生前五十八年,北宋...
...《栾城后集》第五卷(苏辙·杂文十二首)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并引〉》苏辙 仲春中休,子由于是始生。 东坡老人居于海南,以沉水香山遗之,示之以赋,曰:“以为子寿。” 乃和而复之,其词曰:我生斯晨,阅岁六十。 天凿六窦,俾以出入。 有神居之,...
...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当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 第二十四优波离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
...《策略一》苏轼 臣闻天下治乱,皆有常势。 是以天下虽乱,而圣人以为无难者,其应之有术也。 水旱盗贼,人民流离,是安之而已也。 乱臣割据,四分五裂,是伐之而已也。 权臣专制,擅作威福,是诛之而已也。 四夷交侵,边鄙不宁,是攘之而已也。 凡此...
...宽其万死,幸甚幸甚!谨对。 《拟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苏轼 右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编排举人试卷。 窃见陛下始革旧制,以策试多士,厌闻诗赋无益之语,将求山林朴直之论,圣听广大,中外欢喜。 而所试举人不能推原上意,皆以得失为虑,不敢指陈阙政,...
...嫌哆。 载观七八评,咸本六一写。 退然敢摩肩,信矣俱出跨。 始知尹公他,不媚王孙贾。 铭诗与器传,篆刻当碑打。 严韵拾孑遗,微才任聊且。 (《端砚联句》既成,暮归,复拾余韵别赋一首,附录卷后。) 《张无尽过黄州徐君猷为守有四侍人姓为孙姜...
...折其骄气。 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策别十二》苏轼 其六曰去奸民。 自昔天下之乱,必生于治平之日,休养生息,而奸民得容于其间,蓄而不发,以待天下之衅。 至于时有所激,势有所乘,则溃裂四出,不终朝而毒流于天下。 圣人知其然,是故严法禁,...
...《答秦太虚书》苏轼 轼启。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
...《苏轼集》补遗·孟子解一首 《以佚道使民以生道杀民》苏轼 使民为农,民曰:“是食我之道也。” 使民为兵。 民曰:“是卫我之道也。” 使民为城郭沟池。 民曰:“是域我之道也。” 虽劳而不怨也。 曰:“盘庚之民,何以怨?”“民可与乐成而不可与...
...波罗蜜多经一卷(名称城战胜林第五译)一十二纸。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八纸。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亦云仁王般若经或一卷)二十八纸。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亦云摩诃大明□经)一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亦云般若心经)一纸。 上十二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