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其万死,幸甚幸甚!谨对。 《拟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苏轼 右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编排举人试卷。 窃见陛下始革旧制,以策试多士,厌闻诗赋无益之语,将求山林朴直之论,圣听广大,中外欢喜。 而所试举人不能推原上意,皆以得失为虑,不敢指陈阙政,...
...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
...经一名集华经一名现在佛名经或四卷五十七纸)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第三译三译两阙) 须真天子经三卷(亦云须真天子所问经亦云问四事经或二卷四十六纸)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摩诃摩耶经一卷(一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亦直云摩耶经或二...
...八百一十五卷。 小乘律阙本。三十七部。四十二卷。 小乘论阙本。九部。六十五卷。 贤圣集传阙本。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大乘经重译阙本。二百部。四百八十四卷。 吴品经五卷(即是小品般若)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第三译) 新道行经十卷(亦名小品或七...
...《策别一》苏轼 臣闻为治有先后,有本末,向之所论者,当今之所宜先,而为治之大凡也。 若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臣请得列而言之。 盖其总四,其别十七。 一曰课百官,二曰安万民,三曰厚货财,四曰训兵旅。 课百官者,其别有六。 一曰厉法禁。 昔者...
...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广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坛丙地,去坛三丈以上,以刻书。(《续汉祭祀志上》「建武三一年,议封禅所施用,有司奏。) ◇ 奏请撰集符群臣请令太史撰集符瑞(中元元年) 地灵应,而朱草萌生,孝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
...二卷)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右一经初首题云尊者舍利弗所问出杂阿含经阿练若杂事中今寻杂含大本无此等文或恐梵经译之未尽既云出彼且编于末然寻文理与大乘经微有相涉旧录编在集传中恐将乖僻也) 上三十一经三十一卷同帙。 从五蕴皆空经下一十六经。并出杂阿含...
...《答秦太虚书》苏轼 轼启。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
...见该书第九集卷四“韩彭报施”条。 〔5〕 《通鉴博论》 明代朱权奉敕纂写的史评集,分上、中、下三卷。朱权(?—1448),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献王,别号涵虚子。 《坚瓠集》的“韩彭报施”条,引自该书卷下“历代受革报施之验”。 〔6〕 韩信 ...
...《苏轼集》补遗·孟子解一首 《以佚道使民以生道杀民》苏轼 使民为农,民曰:“是食我之道也。” 使民为兵。 民曰:“是卫我之道也。” 使民为城郭沟池。 民曰:“是域我之道也。” 虽劳而不怨也。 曰:“盘庚之民,何以怨?”“民可与乐成而不可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