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三十二评析

...,与老子原意不合。”(引自老子哲学讨论集,第20页)我们知道,道德经里所讲“道”,就是指物质世界实体及其变化原因和规律。“道”是永恒,既如无名之朴,是极幽微;而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运动客观规律。张松如老子所谓“道”...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4.html

老子第四卢杞、李白与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另有一则故事,是在郭子仪晚年,退休家居,忘情声色来排遣岁月。那个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传上出现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正被一班家里所养歌伎们包围,正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3.html

天道教第二世教祖海月神师崔时亨_宗教文学_【文学360】

...10余年,刊行木版东经大典龙潭遗词等经典;提出事人如天教导,留下以天食天法,从而为东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2年,全州东教徒发起伸冤运动,要求宣布水云无罪和信仰自由,结果以失败告终。1894年,在全罗道全 准等东学教人领导...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78.html

曾国藩与屠羊-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保全首领而已。 再从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荃一首诗中,也可很明显地看到深切了解老庄思想,灵活运用老庄之道。这首诗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万事浮云过太虚。 诗中“屠羊典故,就出在庄子让王篇。屠羊,...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5.html

老子·道经·第八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体现者,因为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9.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五评析

...老子在这一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反抗是由统治者苛政和沉重租税所引起来,这是,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最实际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第三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二十三“信不足,有不信。”果即信也。信不足而至于用兵,是“果而不得已”,然亦以告成事而已。王弼注“果犹济也。”此为果之第二义。左传宣十二年,楚庄王曰“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此即“果而勿强”也。用兵而寓于不得已,是视...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6.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二评析

...称道。冯友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这里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东西就生出来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4.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评析

...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事情了。 在本章第二个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6.html

第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蒋锡昌曰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与诸本不同,当从之。后归有光、姚鼐亦以此章属上章,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6.html

共找到1,102,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