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的名称由来_【黄帝内经】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迄今1700多年,素问之名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林亿、高保衡等人的“新校正”说:“所以名素问...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2.html

张宛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还是地理学专家。馆陶县志说他“舆地学尤精”,著战国策释地。他还是书法家,长于隶书。不过,在诸多学艺中,令张宛邻特载于史册的,还是他与乃兄开创的常州词和他的词。作为常州词的开山,张氏兄弟合编的词选录唐宋词44家,凡录116首...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wanlin/index.html

运气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元纪大论林亿曰: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谥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23-10.html

经方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载有经方十一家,内容包括痹、疝、瘅、风寒热、狂癫、金疮、食禁等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一些汉代以前的临床医学着作。后世医家称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着作中的方剂为经方,其立方用药的法度比较严谨。医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32.htm

素问的历史价值_【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本是两部独立的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黄帝内经。这是晋代皇甫谧在没有史料作证的情况下,只以素问九卷与九卷(后称针经灵枢)合篇,...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1.html

鲍明远集记-出自集外集拾遗补编_【鲁迅全集】

...鲍明远集记〔1〕 此从毛斧季校宋本〔2〕录出,皆缺笔〔3〕;又有世则袭唐讳。毛所用明本〔4〕,每页十行,行十七字,目在每卷前,与程本〔5〕异。 【注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据鲁迅日记,当写...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725.html

五运所化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观点,因为黄帝内经中的甲和子是分开纪理和统一分析问题的(见素问九大论),而浑天则把甲和子配合在一起以纪数,转动一轮为六十,简称六十甲子数……金、元以来一些医家却把浑天的六十甲子,用以讲运气学说,用六十甲子的干支数,以推出六十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9.html

王永炎表示中药新药研发应突出中医特色_【中医宝典】

...研究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而对宋代和剂局方研究较少。王永炎认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药事制度最为健全的时期。四物汤、逍遥散等名方就出自其中。因此,应该加强对和剂局方中的经典方剂的研究。此外,组分配伍研究是近年来现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929.html

素问的学术价值_【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本是两部独立的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黄帝内经。这是晋代皇甫谧在没有史料作证的情况下,只以素问九卷与九卷(后称针经灵枢)合篇,...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8.html

素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三卷。元·滑寿注,明·汪机续注。续注本刊于1519年。本书选录素问中的重要内容,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予以简要注释。续注部分又作了若干补充,又名素问。现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762.htm

共找到471,3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