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侄在泾,幼习儒业,长精于医。于古方书靡不毕贯,而治病处方,一以仲景为宗。既道活人,虑无以昭后世也,乃注仲景《金匮》,即世所传《金匮心典》是也。间又取杂病讨论之,集为八卷,详其证候,析其治法,表里虚实之辨,补泻温凉之用,开卷了然如指掌焉。...
...昔外父章次柯先生尝云∶万事万物,各有其原。儒之道原于孔孟,医之道原于歧黄,歧黄之《灵》、《素》,乃医书之大原也。汉之张仲景深参《灵》《素》之秘,人称南阳医圣,所传《伤寒》《金匮》,后世奉为圭臬。晋唐以下,代有传人,着书之多,汗牛充楝,其上...
...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后人有多种解释:①痢疾。《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②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
...医学丛书。汇订于清光绪初,汇辑者不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着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医萃》(明·肖昂撰)、《医抄》(不着撰人,包括《玉籍方抄》、《经验方抄...
...医学丛书。汇订于清光绪初,汇辑者不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着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医萃》(明·肖昂撰)、《医抄》(不着撰人,包括《玉籍方抄》、《经验方抄...
...论云∶《内经》谓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吐血;心咳之状,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痛喉痹;肝咳之状,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而右胁下痛,隐隐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元代医学家,《通考》两处著录实为同一书,一著王开,一著王镜潭,后者应整条删去。 3《皇甫谧曹翕论寒食散方》 曹翕论寒食散方.皇甫谧.《七录》二卷.佚.(《通考》2052页) 按:《隋志》作:梁有皇甫谧曹翕论寒食散方二卷,亡。又,《三国志·...
...《宣明论》四书,补长沙所未及。如改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双解散,变十枣汤为三花神佑丸,可谓青出于蓝,真有功医门者。同时有张子和者,作《儒门事亲》,方分汗吐下三法,其曰吐中有汗,泻中有补,圣人止有此三法,无第四法,乃不易之确论,于是世人知有刘张之派...
...证治准绳》、《外科证治准绳》、《证治准绳·外科》,简称《外科准绳》或《疡医准绳》。明·王肯堂撰。本书系汇集整理前代外科著作的一部较系统的著作,为《证治准绳》的第四部分。卷一总论痈疽病源、诊治大法等;卷二为溃疡、久漏及痈疽所兼诸证;卷三-四分论...
...也明矣。《玉机》分为阴阳气血,亦过凿矣。洁古《机要》云∶咳乃无痰有声,嗽乃有痰无声,咳兼嗽乃有声有痰,此为咳嗽之少别,然则字义倒说为戾耳。□柏斋何氏曰∶《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