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序_叶选医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自束发受书以来,即喜岐黄家言,暇辄涉猎之,虽稍稍有所进益,然无师承,终以未得门迳为憾。及冠,从家叔兆麟,专习医理,自黄帝内经神农本草而下,熟读者,数十种,披览者,百余卷。潜心十余年,颇得此中奥妙,以应病者之求,十愈七八,顾未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exuanyiheng/768-8-0.html

医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六卷。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为“医贯”。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病的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79.htm

医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六卷。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为“医贯”。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病的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07.htm

治百病方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发掘了一座墓葬,经研究鉴定,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年长的医生,随葬品除医药简牍外,还有鸠首仗、五铢钱等,其时代当是东汉早期,共有92枚手写医药简牍,初名武威汉代医商,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1.htm

获权威认可 首个灵芝抗肿瘤技术专利颁布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依据。 在国人印象中,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瑞草”之誉,古今医理和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事实上,现代医理学与临床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据悉,全世界灵芝共200多种,中国仅人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227.html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因此他才写作这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两部著作。于“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所以他辨认一切阴虚阳虚症法,是积累前人成果,更参以自己临床数十年之经验所形成,颇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12.html

钱塘讲学盛名传,尊经维旧成一体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无己)之甚力者。所著张卿子伤寒论至今仍是研究伤寒学必读之书,另外尚著有张卿子经验方秘方集验。遂辰于医学最大贡献莫过于培植了一批学验俱富的弟子。这些弟子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术思想,为维护和恢复医经的本来面目相继作了不懈的努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32.html

盛寅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明代医家盛寅医术高超,著有医经秘旨一书,其“治病必求其本”,认为“知常还需达变”,倡导“阳有余阴不足”,强调用药“适事为故”的论述,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盛寅学术思想初探□ 吕金山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盛寅(1375年~1441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engyin/index.html

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医经典著作的文献研究近代医家在内经文献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初期(清末民初)大多致力于经典考证、校勘,而后期则侧重于阐述经义,并进行系统的整理类编。清末民初,在乾嘉考据学余绪影响下内经训诂研究兴起。晚清经学大师俞樾(号曲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81.htm

文献学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文献研究来说,如其他的科研工作一样,陷于停顿状态。直到七十年代初期,这方面的工作以一些科研工作者对中医名词术语的整理研究为标志。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合编的中医工具书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于1973年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2.htm

共找到488,7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