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及歌括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足厥阴肝经)(十三)肝经诸歌足厥阴,一十三终。起大敦于行间,循太冲于中封,蠡沟中都之会,膝关曲泉之宫,袭阴包于五里,阴廉乃发,寻羊矢于章门,期门可攻。肝经分寸歌足大指端名大敦,(内厕为隐白,外侧为大敦。)行间大指缝中,...

http://qihuangzhishu.com/716/37.htm

取穴_厘正按摩要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先贤言∶诊脉难,取穴尤难。取穴之准,宜先审定各脏各腑经络之,悉遵铜人图注,始之以肺经,终之以督脉。其后所列正身、覆身、阳掌、阴掌、足部各,是本周于蕃而又参诸家之说,大半铜人所未载,亦仍其旧,以图之注之。是书按摩各法,纯以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lizhenganmoyaoshu/770-12-0.html

阴掌图(注)_厘正按摩要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叶许为少商,食指中指骨界空处为二扇门,中指无名指骨界空处亦为二扇门。四后为二人上马,五指中节有横纹为五指节,种种名,亦补铜人所未载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lizhenganmoyaoshu/770-12-18.html

腧穴总论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专指特定中的的背俞。人体的腧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3-0.html

针灸学与推拿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大成中绘有“十二经井穴”,列有井穴主治各种病证。他还进一步阐发了八脉八理论,增加了杨氏治症36项,使之成为系统学说。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发挥了奇经八脉理论,指出奇经也是经脉,较为详细地阐明了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所主症状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9.htm

缺盆_胸部腹部穴位_【人体穴位】人体穴位大全

...锁骨上部。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孕妇禁针。 〖别名〗天盖,尺盖。 〖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108.html

偃伏第二行左右十四_针灸资生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偃伏第二行左右十四)曲差二.在神庭两旁寸半.入发际.针三分.灸三壮.五处二.在上星两旁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云五壮止.承光二.在五处后寸半.针三分.禁灸.忌同.明云在五处后二寸.素注云一寸通天二.在承光后寸半.针三...

http://qihuangzhishu.com/660/4.htm

面第二行左右十_针灸资生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面第二行左右十)攒竹二.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少陷宛宛中.不宜灸.针一分.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受刺、目大明.忌同.明云、宜细三棱针.针三分出血.下云、灸一壮.睛明二.一名泪孔.在目...

http://qihuangzhishu.com/660/8.htm

王惟一开创了针灸学的腧穴考试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先河_【中医宝典】

...刘通讳使然。 王惟一对针灸医学的贡献有三,一是考定明堂针灸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二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为刻于石。 从、石碑、铜人的编绘制作,可以看出,使经理论规范化,是王惟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王惟一在撰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3.html

王惟一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针灸医学的贡献有三,一是考定明堂针灸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二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为刻于石。从、石碑、铜人的编绘制作,可以看出,使经理论规范化,是王惟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王惟一在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weiyi/index.html

共找到522,5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