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作出了相当大贡献脉经虽以论脉学著称,但其中也有较多篇幅用来阐述针灸学内容。书中经络病候、腧穴理论、辨证分型、刺灸方法等均有所涉及,补充了针灸学部分理论,针灸学发展有较好促进作用,现将脉经针灸学贡献归纳如下: (1)...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内经“多针刺”浅议_【中医宝典】

...笔者通过内经刺法及古典刺法研读,旁阅近现代有关多针刺法文献,结合个人数年来临床应用心得体会,整理归纳,管陈于下。 “多针刺”含义 十四经脉,任、督二脉位居前后正中线,经脉单行,一穴名一穴位;十二经脉分居人体正中线之两旁,故一个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5.html

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病机做名,可实际上内经中那么丰富病机内容却不提,这个差别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此其一也。另外,就是中基病机这个概念解释。这里我们引用它原文:“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机理。”病机能不能作机理讲?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3.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相应历史时期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一)中国历代医家贡献在中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上自晋、唐、宋、金、元,下迄明清许多医家,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基础上,在各自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均从不同角度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房室养生学“动而少泻”法_【中医宝典】

...中医房室养生学认为,善于养生人,其重要守则之一是积精少泄。如果能做到合乎情理动而不泄或动而少泄,久之可使精气充沛,神形明慧。故蓄积阴精,甚为关键。 医心方曾转引我国古医籍云:“夫阴阳之道,精液为珍,即能爱之,性命可保。凡施泄之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457.html

宋元时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忌四时宜忌等,均为养生学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贡献。总之,在这一个时期,涌现出了不少养生学家及养生专著,尤其是金元学术争鸣,更促进了养生学发展。宋元时期不仅充实和发展了前人养生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老年病学防治和摄生保健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4.html

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_【中医宝典】

...是黄帝内经最新解释,也是中医学正确定义与定位。所讲述:人类其实是个共生体,我们与藏象生命共同使用着一个躯体,肉体只是藏象工具和载体而已。中医学核心并不是我们肉体,而是藏象生命体,整部中医学论述了两个关系:藏象生命体与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55.html

内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基础。内经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8.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了相应历史时期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一)中国历代医家贡献在中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上自晋、唐、宋、金、元,下迄明清许多医家,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基础上,在各自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均从不同角度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http://qihuangzhishu.com/44/2.htm

黄帝内经放腹水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腹水病人,其病程大约需3~4个月,即“百三十五日”可愈。这是黄帝内经放腹水治疗全过程,今日观之也很实际、很科学,临床很有指导意义。 笔者于上世纪70年代在某医院消化科病房主管病房,收治一些膨胀(肝硬化)腹水病人,肝硬化除了最后肝昏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001.html

共找到1,091,1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