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言 卷七 辨脾胃升降 气有余便是火解 东垣景岳论相火辩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 四时皆有伤寒说 幼科似惊非惊辩 痘科伏毒急于闷症说 司天运气赘言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卷八 木郁达之论 颐毒颐字辩 方药等分解 保护元阳说 读《伤寒论》附记 论...
...《伤寒》所列六经,与《素·热病论》不同。热病论根据气行之脉络言,故所着症,与《灵·经脉篇》义合。《伤寒论》根据邪入之次序言,故所着症,与《灵·经脉篇》义不合。经脉三阳经皆有头痛,阳明始有恶寒,而仲景乃皆入之太阳,更以胃实为正阳明;经脉嗜卧...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伤寒医诀串解》,舒诏《伤寒六经定法》,沈尧封《伤寒论读》等等,其中陈修园是影响最大的,他作为强硬的尊经派,曾力主维护《伤寒论》原有编次。同时,他又是一位注重实践的临床医生,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因而他也主张使伤寒理论切于实用。(二)《...
...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
...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
...(仲景)治太阳(中)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枝、芍药、生姜各三钱,炙草三两,大枣干二枚。治太阳中风有汗,用此解肌,以和营卫,中犹伤也。仲景《伤寒论》通用。)桂麻相合名各半汤,太阳如疟此为功。(热多寒少,如疟状者,宜之。)...
....胃火上炎.故口燥舌干.急下之.谷气下流.津液得升矣.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得病六七日.当解不解.津液枯涸.因转属阳明.故腹胀不大便.宜于急下者.六七日来阴虚已极.恐土实于中.心肾不交而死也.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
...酌法治之,即两三岁内,形气毕竟嫩弱,用药不可太猛,峻攻峻补,反受药累。此幼科之要诀也。王洪绪云∶痈与疽截然两途,红肿为痈,治宜凉解;白陷为疽,治宜温消。又云∶惟疔用刺,其余概不轻用刀针,并禁升降痛烂二药。此外科要诀也。《伤寒论》六经提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