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疏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疏载药142种,共315种。而本经序疏要系将神农本草经等书中的序例文字,参照古医方的具体应用,以注解、说明的方式编写而成。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23.htm

阳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活动。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盛经者,阳脉也。②指脉象中的大、浮、数、动、滑脉等。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148.htm

伤寒论湿篇跋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别论。夫曰应别,则伤寒论之专为寒,因可知已。向尝谓仲景为寒因尽其变者以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35.html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_医学传心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指掌病式图说活法机要脉因证治等书。门人又集其绪论,为丹溪心法丹溪医要丹溪治法丹溪治法心要等书。②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③传过六经当自愈,指传过六经,险期已过。可不药而愈也。是故伤寒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42/21.htm

劳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伤寒、温热病瘥后,余邪未清,因过度劳累复发者。见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复证治伤寒新差后,不能将摄,因忧愁思虑,劳神而复,或梳沐洗浴,作劳而复,并谓之劳复。复则诸症复起。轻者静养自愈,...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451.htm

治伤寒学法六经,探仲景旨出新义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治外感热病,以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之大纲。其后,凡治伤寒学者,必循古训,而用古方。吾浙江自宋代,朱翼中著活人书,创全面研究伤寒论之先例。其后,则有元代赵道震著伤寒类证,吴恕辑伤寒论等;明代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3.html

中医需有更需有——兼答李彦坤医师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读,冯世纶的老师胡希恕先生和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选录于下。 胡希恕先生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该条文下开首就说:此方常用。接下来解释:胸胁满微结,胸胁满为柴胡证,微结,里面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我们用柴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5.html

中医的生命智慧——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_【中医宝典】

...中医的生命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一书,以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条文为纲,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进行全面阐述。该书紧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对其中深刻的生命科学内涵及治未病理念进行阐述。该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分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中医中的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邪气简称为,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8.html

但见一证,辨治独特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将口苦、咽干、目眩二三症称为提纲证。然伤寒论原文又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文,对于但见一证便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14.htm

共找到583,9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