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难免。书后附有从秦代至清代历代衡量市秤对照表,供研究书中主剂剂量时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中医处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伤寒杂病论简史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芍药二两,干姜二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按:此为伤寒论真武汤理中丸合方。见第386条。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2.html

中医药科研不可忽视文献考证_【中医宝典】

...于一体而难以截然分开,如素问·痹论篇中的“逢寒则虫,逢热则纵”的注解。必须在综合文理考证和医学考证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将文中的“虫”训释为“痋”。 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说得好:“中医文献研究永远给医学研究提供不朽的平台”。中医科研必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840.html

中医词典拼音J:第七篇_中医词典h~j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颇多,以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较早,而以清·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最为著名。据统计,历代注释、发挥、方论及歌括也有百余家之多。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3/169-2-7.html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体现经方发展史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序并不是指病位的浅深,而是指经络的传变。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位序是由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决定的,体现了经方发展的历史。 伤寒论创立了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至今对其本质的研究仍是仁者见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93.html

医学六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十九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609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着六要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有四诊法一卷,经络考一卷、病机...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11.htm

医学六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十九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609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着六要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有四诊法一卷,经络考一卷、病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50.htm

伤寒论方临床研究方法探讨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中的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196. [10]李爱敏,等.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中医研究,1995,8(5):9.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英洪友 何新慧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02.html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过经乃可下之。”成无几注曰:“以汗出为表未罢,故云风也。”“须过太阳经,无表证乃可下之。”伤寒论又曰:“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赵本注:一法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承气汤。”一言“此为风也”,一言“桂枝汤”,正说明应先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伤寒括要、陶华伤寒六书中的伤寒一提金,则属于普及启蒙的通俗之作。 1、错简重订说的提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明代研究伤寒论最有影响的著作。他认为张仲景王叔和仅两朝相隔,王叔和所撰纵不全是,也不会全非,按王叔和所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共找到582,8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