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书后附有从秦代至清代历代衡量与市秤对照表,供研究书中主剂剂量时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中医处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伤寒杂病论》简史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芍药二两,干姜二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按:此为《伤寒论》真武汤与理中丸合方。见第386条。 ...
...于一体而难以截然分开,如《素问·痹论》篇中的“逢寒则虫,逢热则纵”的注解。必须在综合文理考证和医学考证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将文中的“虫”训释为“痋”。 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说得好:“中医文献研究永远给医学研究提供不朽的平台”。中医科研必须...
...颇多,以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较早,而以清·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最为著名。据统计,历代注释、发挥、方论及歌括也有百余家之多。《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
...序并不是指病位的浅深,而是指经络的传变。《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位序是由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决定的,体现了经方发展的历史。 《伤寒论》创立了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至今对其本质的研究仍是仁者见仁,...
...医学丛书。十九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609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着与六要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有四诊法一卷,经络考一卷、病机...
...医学丛书。十九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609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着与六要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有四诊法一卷,经络考一卷、病机...
...关键词:《伤寒论》中的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196. [10]李爱敏,等.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中医研究,1995,8(5):9.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英洪友 何新慧 ...
...过经乃可下之。”成无几注曰:“以汗出为表未罢,故云风也。”“须过太阳经,无表证乃可下之。”《伤寒论》又曰:“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赵本注: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一言“此为风也”,一言“与桂枝汤”,正说明应先以...
...的《伤寒括要》、陶华《伤寒六书》中的《伤寒一提金》,则属于普及启蒙的通俗之作。 1、错简重订说的提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明代研究《伤寒论》最有影响的著作。他认为张仲景与王叔和仅两朝相隔,王叔和所撰纵不全是,也不会全非,按王叔和所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