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治疗疾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http://qihuangzhishu.com/196/982.htm

极心的解释_尽极心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用尽心思。 汉 王充 《论衡·对作》:其本皆起人間有非,故盡極心,譏世俗。...

http://hanwen360.com/cy/183341.html

丹青难写是精神--傅山的高韵(下)_【中医宝典】

...前人所未发。正如嵇曾筠所撰《明生员傅山先生传》指出的:精岐黄术,邃于脉理,而时通儒义,不拘于叔和、丹溪之言。实际上被傅山引以论医的,不限于儒义,他学贯百家,融通儒、道、佛,常引子学及佛、道阐发医药之理。例如,他由《管子·内业》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52.html

名医治病趣闻_《趣味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一读。...

http://zhongyibaodian.com/quweizhongyi2045/150-2-0.html

秋日养生为贵_【中医宝典】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急,地气明。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88.html

春闺赏析_【古诗文大全】

...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4701.html

心律失常_《自我调养治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患者仅有轻度不适,如偶感心悸等;而有些病情较重,发作时患者有头昏、眼花、晕厥,甚至死亡。中医属惊悸怔忡眩晕厥证等范畴。其基本病机,或因痰浊、瘀血、气滞等使气机逆乱致心神不安,或因气、血、阴、阳之虚损使心失养所致。(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iwotiaoyangqiaozhibing208/146-4-1.html

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段功能装置。在患病时中枢内能建立病理反射来沟通许多功能装置,增强防治病患的措施,这也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生存反应所形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只需在经络上,根据切经的信息取穴,再根据针感信息行针,就能够激活人体的潜在功能,活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94.html

小儿厌食症_《自我调养治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成形,舌淡苔黄,脉软。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娇嫩,胃肠消化功能不全,若受冷暖刺激、饥饱失调或贪吃生冷,就会损伤脾胃,引起小儿胃口不好,饮食不下。本症中医称之为纳呆恶食。病久不愈可转为疳积。(一)起居调养法厌食的产生大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

http://qihuangzhishu.com/146/123.htm

春闺鉴赏_【古诗文大全】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写闺情见长的。他的这类作品,除《春闺》外。还有《秋闺》、《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本诗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4702.html

共找到495,8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