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知道了与气宜这个关系,黄帝接着问:“愿闻如何?”岐伯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像这样,岐伯一共回答了十九条,这就是著名十九。我对十九研究虽说不上很深,但已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它重要性。...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6.htm

内科杂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李杲理脾之方。综上所述,温补学派发展了易水学派脏腑学说,除注重调理脾胃以治疗内科杂积极作用外,还深入地探讨了肾命学说,从真阴元阳两个方面阐明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机制及重要意义,并于临床实践方面,在温养补虚治疗脾胃和肾命疾患过程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3.htm

乳腺增生因病_【中医宝典】

...以及饮食结构改变,乳腺增生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多在25岁~45岁,社会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初潮早、大龄初孕和绝经迟妇女为本病高发人群。本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改变而变化。 因病 1....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395.html

奇经八脉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奇经八脉联系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十二正经气血作用。所以,奇经八脉病理亦关系到全身。(一)督脉督脉上络于脑,下络于肾,总督一身之阳。所以,阳经病证多关系于督脉。另外它与冲脉同起于胞中,所以其病理又常与妇科疾患有关。故曰:“...

http://qihuangzhishu.com/44/131.htm

三焦虚寒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三焦虚寒指上、中、下三焦虚寒。 【三焦虚寒】 指上、中、下三焦虚寒。上焦指心肺虚寒;中焦指脾胃虚寒;下焦指肝肾虚寒。水肿病和下消之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90.html

素问名称由来_【黄帝内经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论·自序》。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迄今1700多年,《素问》之名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林亿、高保衡等人“新校正”说:“所以名《素问》...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2.html

痢疾因病分析_传染病_【中医宝典】

...饮食,两者互相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 痢疾病变脏腑,主要在肠腑。无论是暑湿、疫毒时邪,还是风寒之邪,其关键所在,都是邪毒积滞于肠腑、凝滞津液、蒸腐气血所致。邪毒积滞肠腑,气机壅阻,凝滞津液,蒸腐气血,则发为痢下赤白。邪毒熏蒸,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589.html

前言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确定其内容可靠性,是开展各种《内经》研究课题基础。今人熟知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素问》注释,宋代史崧对《黄帝内经灵枢》校订,均对《内经》流传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王冰在整理《素问》时作了不少移补添改,史崧亦在《灵枢》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0.html

孙思邈《千金要方》_【中医宝典】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生于隋开皇辛丑(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他自幼多,家境也很困难,但却非常好学,廿岁以前就读了许多有关诸子百家学说和古代名医著作,所以不仅博通经书,而且精于医道。 孙思邈是一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1.html

外科疾病因病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疾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因病,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因病,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http://qihuangzhishu.com/80/6.htm

共找到925,1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