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文学贡献

...《鉴诫录》),为时论所惋惜。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绝句。 唐末诗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艳丽著称温李派,以韩□为代表;二...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652.html

读《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目录专著也应运而生。现存最早一部中医单行书目是明·殷仲春撰《医藏目录》,此书虽收录不精,但仍不失为重要工具书,仍有文献学价值。清代中叶以后,国外也开始有中医书目著作,其中如丹波元胤编《黄帝内经太素》、《医心方》等一大批医书,均以影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甲乙经》一书就是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8.htm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甲乙经》一书就是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3.htm

《强身祛疲》口服液概论_【中医宝典】

...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进入市场之后深受欢迎,推广之后必将产生现实生物学与社会学意义。 4.2 《强身祛疲》口服液研究工作价值 该项研究工作价值在于我们把强身与祛疲辩证地结合统一起来,运用“综合平衡”理论,有力地证明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标本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31.html

世范卷中 处己·妇女衣饰不可出众_《袁氏世范》

...女权运动”早已在世界上蓬勃开展,妇女男子一样具有自身价值。同样为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当今世界女总理、女部长已经屡见不鲜,各行各业妇女都有杰出人物。可以说“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一种表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044.html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24.html

黄帝内经学术思想_【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接受了我国古代唯物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一切正常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与整个...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3.html

灸疗不应是配角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是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里一句话,点出了灸疗优势。 明朝著名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足见灸疗在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但是,笔者在与同行交流时候发现,目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2.html

苏味道文学贡献

...苏味道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06.html

共找到917,0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