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白种和黄种 女性比黑人女性更易患此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原因可能与钙摄 入不足、骨的破坏和新骨形成的速度不平衡等因素有关。该病一般发生在70岁以上的人,女 性发病率比男性多两倍且女性通常同时患老年性和绝经后...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认为,单纯吃钙片对中老年防治骨质疏松无效,只有采取系统治疗方法解决钙吸收问题,才能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功效。 邱贵兴指出,中老年人对钙吸收能力的减弱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如不吃促进钙吸收的药物,...
...降钙素、维生素D等。人体甲状腺分泌的降钙素,是骨代谢调节激素,能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把将要“搬家”的钙留在骨骼中,以降低血钙,增加骨钙。降钙素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骼的破坏,增加骨密度,避免了由于骨骼长期缺钙造成的骨质疏松,以及由血钙增高...
...加拿大研究指出,曾经接受骨头脆裂治疗的病人,被诊断出患骨质疏松症然后对症治疗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大失败。 骨头脆裂是骨质疏松症最明显的症状,特别对停经期后的妇女,明知可能是骨质疏松才有此现象,却忽略后续诊断...
...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
...和再吸收,又能加速成纤维细胞、骨母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形成,还能提高骨痂质量,调节局部代谢,增加血清锌含量,增强免疫力,预防创伤感染。 迄今为止,已有十几位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迟缓性愈合的患者接受了此法的治疗,住院日平均缩短了1/3。...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
...难以避免。 第四,遗传因素。澳大利亚的约翰·艾斯博士于1995年鉴定出人类骨质疏松的基因。有两种骨质基因通过锁定维生素D受体,调节骨钙的吸收,对骨代谢起主导作用。研究人员强调,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逐渐减弱,而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大。 第五...
...腕舟骨骨折时舟骨近骨折段血供阻断,易发生骨吸收坏死,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 骨折移位超过1mm则被认为是移位不稳定性舟骨骨折,因为这种骨折通常伴有韧带和血管的损伤,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多选择手术治疗。 2、...
...是酶的激活剂;锰能促进骨的钙化过程,促进铜和某些维生素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代谢活动,增加维生素D在体内的蓄积,这些作用对防治骨质疏松均有意义。 人体每日摄入锰需2~5毫克。通过食物来补锰是明智之举。含锰较高的食品有黄豆、紫菜、黑芝麻、黑木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