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位于手小指背侧桡侧缘,小指成屈曲位,近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的指间关节部。左右手各1穴。(心经“少冲”穴直后方)主治病症:会阴部疼痛,疖肿,肛裂。备考:《针灸大辞典》:“会阴点……在小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可治疗会阴部痛。”《针灸经...
...非呼吸而在手指”。故其在《针经指南》中着重描述了动、摇、进、退、搓、盘等具体操作手法。他还阐明了针刺与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提出的气至“觉针沉紧”之说,使学习针灸者能够较为准确的体会得气的概念,具有较好的临床实际指导意义。 窦氏的“流注八穴”...
...头临泣,经穴名。《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生平的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四库本”《铜人针灸经》共七卷。从内容来看,大约是集合了《内经》、《难经》,以及《明堂经》、《甲乙经》等与针灸相关的典籍,并结合了宋代王惟德(一作惟一)所做《铜人腧穴针灸图》的文字,由编著者加以摘抄、揉杂相混成书,以记述正经经穴位置、主治...
...部位 在 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令人面挺伏地卧取之.证治 膝痛.腰挟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凡伤寒热汗不出.取其经血立愈.委中者.血 也.大风发眉堕落.可刺之出血.针灸 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七吸.禁灸.按∶...
...(马丹阳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及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都开彻.治病显奇功.有如汤泼雪.学人细推寻.神功无尽竭.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胫膝肿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
...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之功。明代出现的艾卷灸首见于朱权的《寿域神方》,最早艾卷并不掺药。后来《本草纲目》,药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等与艾绒同搓为艾条,以治风寒湿痹、寒性腹痛、痛经等;扩大了灸法的使用范围。(三)针灸著作和医家明代...
...。伤寒过经期门愈,气刺两乳求太渊。大敦二穴主偏坠,水沟间使治邪癫。吐血定喘补尺泽,地仓能止两流涎。劳宫医得身劳倦,水肿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颊车可灸牙齿愈。阴蹻阳蹻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阴阳陵泉亦主之,阴蹻阳蹻与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俞针与烧.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 癖三里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