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_【中医宝典】

...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之说,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说的“阳虚则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5.html

阴阳互根_《医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则阳在上,阴在下,而对待之体立;以气化言,则阴上升,阳下降,而流行之用宏。请以卦∶干为天,干之左为坎水,右为兑水,是水行天上也,而非水也,乃水之阴气上升于天也;若阴升于天,而气化之不及,则阴霾四起,而天象变矣。坤为地,坤之左为震之雷火、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uan/713-8-2.html

阴阳交死证_《灵素节注编》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刺热病》帝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身阴阳之气,本来相交而相生者,今因邪势弥漫,外受阳分之邪,与内发阴分之邪,交合为一,而本元正气即绝,故病名阴阳交而死,...

http://qihuangzhishu.com/622/102.htm

闻声须察阴阳_《医原》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肺肾将绝,金水不交,声音不能发自丹田,亦不能还至丹田,故声直而无回音耳!然亦有痰闭肺窍使然者,又当以辛润、清润开痰利窍,不可竟作不治。至喘促一证,尤当辨认。肺为气之统,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

http://qihuangzhishu.com/713/17.htm

阴阳内外病生有纪_《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阳,名曰害蜚。如阴阳别论曰∶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又如平人气象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脉无胃气亦死。总以阳衰为言,是即害蜚之类。)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上者,言手大肠经也。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4-5.html

人身阴阳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为阴.而有脏腑之阴阳者.阴中有阴阳也.人必先明天地阴阳之理.而后知人身之气化.西医剖割视验.人之背面前面左右内外.层折详矣.而不能将各层分出阴阳.则上知其形.不知其气.以所剖割只能验死尸之形.安能见生人之气化哉.此节生气通天.金匮真言论文...

http://qihuangzhishu.com/767/5.htm

太极图_《经图翼》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太虚图(图)太虚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故曰太虚。天元纪大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此之谓也。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孔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邵子曰∶若先天一事...

http://qihuangzhishu.com/641/5.htm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_【中医宝典】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7.html

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尺疾 六卷 \ 脉色 十九、脏脉六变病刺不同 二十、搏坚散为病不同 二十一、诸脉证诊法 二十二、关格 二十三、孕脉 二十四、诸经脉证死期 二十五、决死生 二十六、脉有阴阳真脏 二十七、骨枯肉陷真脏脉见者死 二十八、真脏脉死期 二十九、...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index.html

从中医认识阴阳_【中医宝典】

...标签: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阴阳而说。《素问。阴阳应象大》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话对中医这门学问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81.html

共找到131,8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