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叉铁事典故

...唐朝诗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屡见不鲜,但是豪迈如江湖好汉却只有刘叉一人。刘叉,这名字就叫不同凡俗,一般人都叫些典雅端丽,或者温正和平字眼儿。可刘叉兄弟名字却不是,单一“叉“字,江湖豪气就迎面而来,确实刘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汉...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952.html

崔颢铁事典故

...“有文无行”说崔颢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说那样,历代对他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生年都存有疑问,而写成(704?—754年)。我查了一下旧版《辞源》,关于崔颢注释,...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343.html

吴兢铁事典故

...吴兢是在魏元忠、朱敬则双双为相时被荐举为史官,年纪三十左右。《唐会要·史馆上·在外修史》中有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时吴兢在集贤院和史馆修史记载,这时他六十八岁。他担任修史工作至少近四十年。吴兢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献给了...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801.html

左思典故: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563.html

郑畋铁事典故

...文公郑畋,字叫台文。他父亲叫郑亚。曾经担任过桂管观察使。郑畋出生在桂州,小名叫桂儿。当时监军叫西门思恭。朝廷有命令,叫西门思恭去京城,郑亚在城北为他设宴饯行。郑亚因为自己年老了,将郑畋托付给西门思恭说:"将来你如果能照顾桂儿,我就是在...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419.html

孟宾于轶事典故

...续句成诗表心志 少年孟宾于在父亲诗后续上“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畏独虎”,显现了他才华。 在时局动荡五代十国,要想出人头地,除了战场上能横刀立马耀功绩,便是读书进仕取功名。 当时连州,在唐代“诗豪”刘禹锡重文兴教开化下,读书...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858.html

王翱铁事典故

...王翱请客 古人云:“守身如玉当慎初”。身为朝廷命官,王翱始终不忘这句古训。 王翱从小家贫,年幼时受到过许多父老乡亲帮助。做官不忘故乡情,王翱想请请众乡亲。乡亲们像过年一样,换上干净衣服来到王翱家作客。都说“王翱小子有良心,当官不忘穷乡亲...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383.html

卢照邻铁事典故

...卢照邻小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847.html

李绅铁事典故

...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708.html

李觏轶事典故

...巧对晏殊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和李觏是很好朋友,晏殊每次来建昌(江西南城)李觏都要陪他游览麻姑山,并共同论诗赋文,写词作对。 有一次,二人观赏麻姑山“玉练双飞”,在回来路上经过余家沅,忽闻咿咿哑哑车水声。此时,正是三夏盛暑,二人手持...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644.html

共找到846,2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