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不仅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最早经典,也是针灸理论形成的标志。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岐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表10-1)表10-1 经络的组成经络经十二经脉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脏腑连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2-1.html

灵枢简介_【黄帝内经】

...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 共九卷,八十一篇,《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明代马马莳编《灵枢注...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9.html

劳宫_《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掌中央,第二,三掌骨之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指点处稍外。接近中指无名指之间。主治病症:手颤,中风昏迷,中暑,晕厥,心绞痛,口腔炎,小儿惊厥,肺癌,手掌多汗。备考: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营宫。《针灸大辞典》...

http://qihuangzhishu.com/136/28.htm

承淡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承淡安(1899~1957),原名澹盦,江苏江阴人,后迁居无锡。1931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翌年迁至无锡,又设置通函科,广征社友,共图振兴学术大业,指导从业人员提高针灸技艺,并创办《针灸杂志》,1934年东渡日本进行学术考察活动。回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danan/index.html

蒙医学文化遗产:针灸铜人_【中医宝典】

...有所不同,《四部医典》的穴位也有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这尊铜人是研究蒙医针灸学的珍贵文物。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805.html

孙思邈阿是穴_【中医宝典】

...唐代著名大医学家孙思邈一生为民解除疾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针灸学中的“阿是穴”,就是他在临床中首先发现的。 孙思邈约70岁那年,一天清晨,他正在屋里编写《千金要方》。突然有一个乡邻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孙先生,昨天我路过青石村,见陈阿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21.html

针灸为何可以丰胸_针灸丰胸_【中医宝典】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所以针灸学上的十二条经络中,以肝经和胃经对乳房的发育影响最大。 中医指出,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所以针灸学上的十二条经络中,以肝经和胃经对乳房的发育影响最大。建议在进行针灸丰胸隆胸前, 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xiong/a1300.html

针灸文化--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代的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的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的针灸全书。 明代的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的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的针灸全书——《针灸大全》、《针灸节要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6.html

按摩前需要辨症_中医疗法中医推拿_【中医宝典】

...手少阳三焦经是由手部向头部方向循行,如掐外关穴向手指方向用力是为泻法。 针灸的起源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伏羲氏”、“黄帝”相联系。说明针灸学的起源确实很早。 针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710.html

共找到261,1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