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肘后备急方》二_《肘后备急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亦名《肘后卒救方》,隐居又名《百一方》)抱朴子丹阳葛稚川曰∶余既穷览坟索,以着述余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岛岛岛岛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便种类殊,分...

http://qihuangzhishu.com/123/3.htm

四逆汤(玉函)_《张氏医通》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附子(生用。一枚) 干姜(五钱) 甘草(六钱)上三味。水煎。分温再服。强人可服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四逆加人参汤(玉函) 治恶寒脉微而利。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茯苓四逆汤(玉函) 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

http://qihuangzhishu.com/495/498.htm

考证诸书目_《濒湖脉学》

...华陀脉经》、《仲景金匮方》、《仲景伤寒论》成无己注。《王叔和脉经》《诸氏遗书》澄,《千金方论》孙真人。《徐氏脉经》文伯,《巢氏遗书》元方,《外台秘要》王焘。《吴广脉赋》、《玉函经》杜光庭,《太平圣惠方》。 诸家注解《高阳生脉诀》通真子,张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42.html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书名、卷数及分合屡有变更,至北宋初,始见书分为二。“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证。”此指《伤寒论》,又,“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9.html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仁斋直指》 卷之一\总论 五脏所主论 五脏病证虚实论 诸阴诸阳论 血营气卫论 脉病逆顺论 男女气血则一论 问病论 论《易简方论》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附∶十二经脉歌 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renzhaizhizhifanglun/index.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已有《金匮要略》研究著作出现,如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但更多的是清代的作品,如徐彬《金匮要略论注》(1671),程林《金匮要略直解》(1671),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1687),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1721),陈修园《金匮要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4.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注》(1671),程林《金匮要略直解》(1671),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1687),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1721),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1803)等等,但最有特色的是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与黄元御的《金匮悬解》。1、尤怡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_《小儿痘疹方论》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痘疹方论.刻梓流布.以广古人活幼之意.顾不韪欤.和安郎判太医局兼翰林良医陈文中谨书...

http://qihuangzhishu.com/275/2.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4.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92.htm

共找到35,5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