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其余则无不同也。温热病只究三焦,不讲六经,此是妄言。仲景之六经,百病不出其范围,岂以伤寒之类,反与伤寒截然两途乎?叶案云∶温邪吸自口鼻。此亦未确,仲景明云伏气之发,李明之、王安道俱言冬伤于寒,伏邪自内而发,奈何以吴又可《温疫论》牵混耶?...
...温病热病之脉.或见浮紧者.乃重感不正之暴寒.寒邪束于外.热邪结于内.故其脉外绷急而内洪盛也.或不识脉形.但见弦脉.便呼为紧而妄治之.盖脉之盛而有力者.每每兼弦.岂可错认为紧而误以为寒乎.夫温热病之脉.多在肌肉之分.而不甚浮.且右手反盛于...
...生发,孰为鼓舞,孰为滋养,生化之源既绝,木何赖以生乎?身之所存者温也,时强木长,故为温病。予故以彼论冬时之感温非是,而此论冬月之伏寒最精。愚性甚拙,何敢好议先贤,但以为必如此,方与冬温两不相阻,且与仲景论温热,必推本自始,动曰伤寒之旨,无悖云...
...温病著作。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确有一得之见。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现有1916年...
...温病著作。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确有一得之见。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观点。现有1916年...
...作者:周扬俊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卷一·温病方论 春温集补证治并方 附:风温 附:冬温 附:温疟 附:温毒发斑 附:医案三则 春温病论 温热病脉论 温病方五道 附:集方二十九道 卷二·热病方论 夏热集补证治并方...
...霍乱专着。二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改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上卷论霍乱病情及防治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对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症等也做了明确的分析和介绍。是一部...
...霍乱专着。二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改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上卷论霍乱病情及防治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对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症等也做了明确的分析和介绍。是一部...
...《重订囊秘喉书》胜烟筒蓖麻子仁(二粒) 巴豆肉(二粒) 麝香(少许)将三味同研,火纸卷烧,熏吸鼻中,牙关立开,此治喉闭不通之圣药。【谔按∶此数方,可开后世内症用外治法无数法门,即如温热症,痰蒙热闭等,亦可用醋炭,或麝香、香油捻纸卷,烧烟熏...
...(附虚劳将死,其人反清)凡人周身百脉之血,发源于心,亦归宿于心,循环不已。热入血脉,必致遗毒于心,故、谵妄也。前论患温热者,津枯血少,则神明不昏,昼夜不寐。何也?盖血实则浊聚,血虚则神散也。更有津血全无,神明全散,温毒之极,至于发斑,而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