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多由凝血因子生物减少,其凝血缺陷的病因是分子结构异常,基因突变所致。 (二)发病机制 FⅦ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码FⅦ蛋白的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3q34),...
...(一)发病原因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gangliosidosis)为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神经节苷脂水解代谢中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物质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而致病。神经节苷脂为脑酰胺与一个低聚糖(...
...成年人二糖酶缺乏最常见的是乳糖酶缺乏。乳糖酶活性在新生儿时最高,以后可降低至其最大量的10%,成年人乳糖酶缺乏者正是在这一水平。婴儿断奶之后,乳糖酶逐渐减少,再服牛奶时即易引起腹泻。这种酶的缺乏与遗传有关,在白种人中占5%~30%,而75%为...
...产物的测定 可用羊水进行分析。 2.酶活性测定 遗传代谢病中多数为酶缺陷所致。因此可用经培养的羊水细胞或绒毛用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来做产前诊断。首先要将羊水细胞经培养后达100万时收获再测酶活性,或直接测绒毛中酶活性。但有些酶不在羊水细胞或绒毛...
...验饮食40.6.1 原理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增多症(Gilbert's综合征,GS)为遗传性疾病,常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spherocytosis)并存。本病系由于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清除有缺陷,因而血清...
...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PAH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PAH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
...细胞导致血压升高。镉还刺激儿茶酚胺合成酶活性使多巴胺水平增高、抑制Na+-K+-ATP酶、含锌的酶、氨基酸脱羧酶、组氨酸酶、淀粉酶、过氧化酶等活性,特别是亮氨酰基氨肽酶受抑制,使蛋白质分解。肾是镉主要排泄器官,使镉进一步滞留,当尿镉为2μg...
...反应调节失控和嘌呤合成增加的可能机制是:PRPP 谷氨酰胺浓度增高;酶的量或活性增加;酶对嘌呤核苷的反馈抑制的敏感性降低;对酶活性由协调作用的腺苷酸或鸟苷酸浓度减少 导致对酶的抑制作用降低 在HPRT缺乏和PRPP合成酶过度活跃时 细胞内...
...垂体前叶有缺陷。分泌TSH细胞内缺乏5‘脱碘酶,T4转化T3减少,T3核受体不能充分饱和,对TSH分泌减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故TSH分泌仍多,血T3、T4仍增高,引起甲亢。又称垂体TSH分泌不当综合征。用T3治疗,甲亢可减轻。 9.甲亢合并...
...红细胞增多和渗透脆性增高,但无家族史,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是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HS外周血中小球形红细胞形态比较均匀一致,而其他溶血病外周血中的球形红细胞大小不一。AIHA Coombs试验多次阴性者与HS鉴别比较困难,MCHC测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